他一定是被下了蠱了,若要是再做出這等大不敬之事,只怕自家阿耶會將他逐出竇家!?薛如英根本沒注意到竇玉成臉上的糾結,她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即將開始的戰事身上,「按照情報,突厥留守的三萬人已經離開了兩萬,應是崔敘那邊的計劃開始了,剩下的一萬人我們大可一戰!」
她放棄送蕭寂的靈柩去安於縣,為的就是可以親手替他報仇,孫將軍固然可恨,但是實施這一計劃的突厥人更叫人恨到極致,不滅了仆固部落,她誓不罷休!
王令挑了挑眉,對這幾個從未上過戰場、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郎君和小娘子心生感嘆,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戰場是那麼好上的嗎?別到時候被那氣勢給嚇到。
不過他也沒說太多,又不是自己強迫他們來的,沒必要去管他們的事,再說了崔敘既然敢讓他們來,那必然是對他們有信心的,他比自己更在乎此戰的成敗。
「仆固必然已經發現我們來了,這裡是去仆固的最快線路,他們定然在這裡設伏,我們雖然可以同他們打個勢均力敵,但是此舉太費時間。」王令收斂好心態,斬釘截鐵地指出了其中的厲害,「他們不是我們的目標,要想讓他們吃痛,就挑他們的痛處打。」
他不能保證突厥人有沒有後手,也不能保證若水河南側的大興將士一定能拖住突厥大軍,所以他們一定要快速出手,直擊仆固本部,然後迅速脫離戰場。
可是一萬對一萬,誰也說不上一定能贏,要是雙方都耗在這裡就不美了。
「王將軍不妨直接下令,我等對戰場之事一竅不通,說了也沒用。」百里謙道:「我們只需要執行將軍的命令便可。」
並不是說百里謙對王令有多麼信服,相反的,他並不是很喜歡這個喜怒無常,隨心所欲的將軍,但是他對崔敘很信任,崔敘交代過他,除了要保護好薛如英和竇玉成之外,其他的事只管聽王令的命令就是。
崔敘知道戰場上最忌諱的就是人多嘴雜,一個軍隊中出現兩道命令和兩張都能說上話的嘴是最不可取的,既然王令有這個本事,那就由他全權指揮。
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沒必要打腫臉充胖子。
王令也不矯情,反而對崔敘和百里謙這樣的態度很是滿意,「我的意思是,左右突厥人只知曉我帶了五千人馬,那麼我們不如兵分兩路,我帶人拖住那一萬突厥人,你們帶你們的五千人直撲仆固本部,那裡守備空虛,是下手的好機會。」
這樣的安排是最好的,於他來說,只是拖住突厥一萬人馬,不死戰的話會輕鬆很多,於百里謙等人來說,不直接參與戰局,只拿下仆固本部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王令是一個善於觀察,直覺敏銳的人,雖說這次百里謙只帶了幾十個人來這裡和他匯合,但是從那些人身上的氣勢來說,就知道他們不是一般的親衛,最起碼都是見過血的士兵。
而且這樣安排他也有私心,百里謙帶來的這些人不知道可受過訓練?萬一是一群新兵,直接和突厥人打起來,指揮起來肯定費力,還不如分頭行動,將壓力小的事安排給他們,由他們自己指揮。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