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水學院往大了說是以教書育人為目的,志在培養新一代希望,實際就是為了上不起學堂、私塾的學生提供一個機會罷了。
不比尋常書院學堂,湍水學院自建學之初就存在不少爭議。
比如女子哥兒不用參加科舉,浪費名額資源等等。
學院有年齡限制、婚姻限制就罷了,還不分性別,不為科舉,初三畢業不論學成多少,能否考上童生都不會再留。
這幾點至今還有許多人不滿,只是有葉如塵這個名譽院長壓著,這兩年倒也無人敢議論,明面上都是誇得千好萬好。
左右初三畢業最大也才十八歲,在這個年紀考上童生也是不多的,若能考上秀才那必是佼佼者。
而湍水學院初三畢業不再留人,若學子想繼續進學,只能去別的書院就讀。
所以湍水學院和其他書院非但沒有競爭關係,還給輸送人才,自是不怕被書院打壓關門。
怕只怕,為了培養「人才」,會有外力迫使學院改變現今模式,拒收女子哥兒,以科舉為先。
那就徹底偏離了葉如塵辦學的初衷,葉如塵無法保證能杜絕此事發生,但也會盡力而為之。
當初建學院,打了官府的招牌,但湍水學院決不能由官府把控。
雖是衙門督辦的,但起先說好學院的一切事宜由學院負責,衙門不能隨意插手。
因為葉如塵一直兼任著學院院長,所以湍水學院和州衙多少有些聯繫,最後半年間,葉如塵將兩者關係斷了個乾淨。
雖說背靠州衙好處多多,但知州幾年一換,若每任知州都能任院長,那湍水學院遲早會變得一團糟。
好在如今學院的老師們皆是精挑細選,品行優良之輩。
陳山長作為副院長,一直以來對學院管理模式很是支持和上心,將學院交給陳山長,葉如塵也較為放心。
至於學院未來,就要看現在這批人能做到什麼地步了。
葉如塵不是沒想過,如果他回京後有能力在京興辦教育,或許能影響各地域,進而給湍水學院添一把助力。
但未來的事不好說,即便有機會,這個事情也不是三年五載就能完成的。
六月,葉如塵的調令就下來了,很快手續辦完,秋八月,葉如塵一家返京。
離開前幾日,葉如塵已經無事一身輕,夫夫兩人坐著馬車,將隴州城各角落轉了個遍。
不舍總是有的,區區三年而已,但對於葉如塵來說,隴州就好似他在這個世界除武同府外的第二個家。
啟程之日,葉如塵不欲驚動旁人,天微亮一大家人就出發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