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一番話如雷霆如暴風,不但迎面給了禮部侍郎一記耳光,還摟草打兔子,將眾多禮部的官員共同牽連在內!更何況言語惡毒之至,居然譏諷大儒們狗屁不通——說實話,你就是跳起來問候大儒全家,大概激發的怒氣值也不會有這樣的猛烈。

事到如今,不能不痛加反擊了。隨侍在側的禮部右侍郎憤然開口:

「臣等從科場磨礪出的學問,恐怕不是黃公公可以隨意評判的。」

禮部的官吏,好歹也是兩榜進士、天子門生,清貴之至的文官高層,是你一個淺薄浮躁的閹人能譏諷的麼?也不瞧瞧自己那點墨水!

往日裡這一招學歷歧視格外管用,由上到下一路通殺,往往能噎得太監勛貴和錦衣衛都噎得直翻白眼(當然,在穆國公世子這種恬不知恥的瘋批面前,嘲諷就沒那麼好使了)。但今日黃公公顯然是有備而來,他冷笑了一聲:

「禮部堂官的學問確實是大。我依稀記得,兩位侍郎十幾年前還曾點過翰林吧?」

高手過招,一擊必殺。僅僅是輕飄飄一句點破,兩位侍郎的臉色便由白轉綠,霎時間難看得都不像是活人了。

為了《元史》的案子,飛玄真君罷廢了琉璃蛋,軟禁了翰林院,綿延遷怒的官吏更不知凡幾。但一本官修史書居然爆出這種驚天巨雷,過錯總不能是區區一個琉璃蛋能承擔下來的吧?

——還是那句話,有些事情不上稱只有二兩,上了稱千斤也打不住。禮部這麼多兩榜進士,怎麼在翰林院混了大半輩子的資歷,連個「賊」字都糾不出來?

要是強調自己飽學博聞,通曉古今,那就是蓄意放縱高皇帝當了這上百年的賊僧,只怕九族會很有意見。所以思來想去,還不如承認自己是個狗屁不通的文盲,因為失誤了沒有看出來呢。

因此,黃公公雖然著意譏諷,內在卻委實是一片好意,建議禮部大儒不要不識抬舉。

一句話將滿朝的博學大儒堵得直翻白眼,黃公公施施然轉身,恭敬下拜:

「為解君父之憂,臣下何敢辭勞苦!東廠與錦衣衛這幾日也抄了八十餘萬銀子的家,都聽憑聖上處置。」

飛玄真君的狂怒無人可當,東廠和錦衣衛都下了死手,但凡與倭人牽連的官吏統統送進詔獄榨乾底褲,才能在數日間有如此豐厚的收成。要是後面牽連到幾條大魚,總數大概還能漲上一漲。

白花花銀子堆積如山,飛玄真君立時微覺心痛,但還是決然開口:

「在大內找一個倉庫,先把銀子清點進去,每年撥三十萬出來做海防的專款,也算解戶部燃眉之急。閆東樓,你與穆祺聯名上的摺子,說廣開海貿後『收穫必豐』,大概能有多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