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眼睜睜看著張太岳寫完詔令之後後老老實實退到世子身後,那種被ntr的恥辱與痛苦便驀地湧上了心頭。即使以許閣老的城府老道,一時也不由面目扭曲、大為破防,只是一聲都言語不得罷了。

世間後浪推前浪,雖然與閆閣老水火不容彼此敵對,但在面對這火箭一樣竄升的新生代時,兩人的痛苦卻總是相似的呢。

詔諭最後經皇帝許可,李公公用印,而後諸位重臣再逐一上前簽字畫押,表示對這一份旨意完全認可,絕無異議。這一日風波動盪,驚心動魄,真是沒有一刻喘息的時候。而直到走完這最後的流程,所有人如釋重負之餘,才終於意識到了一個顯豁之至的事實:

如今的天下,恐怕終於要有大變動了!

·

當然,歷史絕不會跳出個提示框來警告什麼「變動節點」。雖然經歷了數十年前所未有的驚變,但在皇帝臨時拼湊的中樞班子上任之後,京中局勢還是快速恢復了穩定。大亂之餘格外要安撫人心,在請示皇帝之後,裕王等立刻撤銷了維持不過數日的宵禁,縮減了搜查與盤問的範圍,逐步恢復京城正常的生活秩序,著重審問直接牽涉到逆案的尹王及諸位宗藩。

所謂禍兮福之所倚,到了這個時候,反而能看出大安宗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因為各位宗室實在人憎鬼嫌得無不厭煩,基本沒有什麼官員願意和這群敗事有餘的造糞機器往來,所以即使是波及甚廣的謀逆大罪,查來查去居然也牽連不到幾個京官,有力保證了朝政的平穩與政治氣氛的緩和,也實在是意料之外的喜訊了。

官僚的脾氣總是相似的,一旦確定了自己不會被逆案波及,原本惶惶不可終日的大臣們立刻鎮定下來,並油然而生出了熊熊的進步之心——救駕之功是趕不上了,檢舉揭發羅織罪名的功勞總可以蹭上一份吧?

所以,在朝廷政局漸趨平穩之後,新組建的內閣最忙的都不是什麼國家大事,而是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無窮無盡的檢舉。尹王及諸位宗藩們的人緣也確實是壞到了一個境界,風聲一起後和他們有過接觸的官員基本都要站出來踩上兩腳,批深批透深入揭發,追憶這群人從生下來會說話為止每一個謀逆的細節。株連並坐轉相攀扯,基本把此次進京賀壽的宗室全部給拉下去了。

這些養尊處優的造糞機器當然頂不住錦衣衛和東廠的手段,入獄後不到三五日就是屁滾尿流魂飛魄散,恨不能將十年前吃的早飯都給老老實實吐出來。但宗室們的政治素養卻委實出乎了朝廷重臣們的意料——本來六部九卿摩拳擦掌,是打算在此次逆案中抓出個組織嚴密陰狠老辣手腕高強的幕後逆黨,羅織牽咬後給自己刷一份大大的kpi,但如今審來審去,卻始終不能從主犯口中審出什麼深謀遠慮的跡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