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是槐樹,此時新芽未抽,只有些碎亂的枯枝。
「我記得小時候進宮,常在御路邊候見。炎炎夏日,兄弟們都眼巴巴看著又細又矮的樹苗,只盼它們趕緊長高,好蔭下一片清涼……」
清操聽他講故事,抬頭望了望高高挺立的槐樹。
孝瓘卻低了頭,他隱約聽見淙淙的水聲,原是上凍的溝渠已然消融。
看來,青幕已啟,不知今年又是怎樣的一幅春景……
桃花願
他們就這般從閶闔門一路向南, 走到了尚書省。
尚書省卿寺、百司及二十八曹都在宮城以南,正堂朝北,寓意面北稱臣。
堂正中留給錄尚書事, 旁邊是尚書令的位置, 左右僕射則分列兩邊。
錄尚書事並非尚書省中人,而是以三公之尊參與國家大事的裁決。這個職位在漢末權力極大, 後世卻被慢慢掏空。
在齊國, 這也僅是一個掛名的虛職, 而今的錄尚書事正是曾經的尚書令高叡。
高叡已經許久沒有出現朝堂上了, 他稱病在家, 聽說一直在寫書①——想來孝珩和延宗在酒宴上議論的空位便是他的。
孝瓘聽
吏部令史馮子琮春風得意地介紹著尚書省的情況——
「左僕射趙大人,右僕射和大人。」他指了指左右兩張書案,「和大人常去宮中伴駕, 自趙郡王殿下高升後, 現在省中的事務均由趙大人打理。」
孝瓘點了點頭——馮子琮所說的趙大人是指安樂公趙彥深。
趙彥深出身寒微, 早年在司馬子如作書寫門客。因小心恭慎, 行事細緻而被推薦給太祖。從水部郎做起,歷經功曹參軍, 都官郎中, 秘書監,大司農等官職, 至今坐到了尚書左僕射的位置。
他歷經幾次皇權更迭, 能一直為主上信任,掌管機密之事,除了兢兢業業, 如履薄冰,更是個頗具城府, 也極會把握風向的人。
比如今日,他退朝後便急匆匆地趕回尚書省,收羅了各部文書,整整齊齊地呈進到孝瓘面前。
他態度溫文有禮,講話有條不紊,內容更是滴水不漏——他總是先肯定對方的話,然後再用個轉折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孝瓘與他討論了減輕徭賦,休養生息的事。
「都座②所言休養之策,確為當務之急……」他口中連連稱是,手中卻握著一本度支尚書寫的奏疏,「都座看看這個……去年修建大總持寺的花費,拓寬鄴宮左右院,建玳瑁殿和聖壽堂的花費……」
「至尊去年頒布均田新政,授民以永業田,編戶多了,稅收也應有所增長。」
趙彥深捻著鬍子笑了笑,又拿出一本文書,「這是國中截至年底的戶口數……」
孝瓘接過來看了看,非但沒有增長,還較前年有所下降,遂不解道:「是因去年戰事的陣亡人數抵消了編戶增長嗎?可我看過五兵統計,人數並不多……」
「編戶減少的原因並非在戰中陣亡,而是因租調沉重,不得已把土地賣給豪族和佛廟。去年的均田,分給流民的儘是野嶺荒地,分給權貴的卻是京畿良田。流民領了地,先要開荒,還要去服役。再加上去年戰事緊,他們自然寧當蔭戶,也不願受田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