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北宋靠擺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她摸摸下巴,杏花的確長得不錯,五官很好看。就是皮膚黑了點。不過以她對許氏的了解,她是不可能同意二郎哥娶杏花的。

這不關她的事,張希瑤也沒有多想。

練了一會兒字,張希瑤就進院子看她的成果。

紅糖已經凝固成行,她把稱找過來,稱重。

其實古代的稱都是十六兩。有個成語叫「半斤八兩」,半斤其實就是八兩。可這本書的作者可能是為了方便讀者辨認,稱都是按十兩來寫的。

紅糖剛好是二兩。兩斤甜菜熬成紅糖是二兩。相當於一斤甜菜熬出一兩紅糖。

甜菜的產量是非常高的。如果一畝地產量是一千斤,那熬成紅糖就是一百斤。現在紅糖賣價是20文一斤,那一畝的收益就是兩貫錢。

這還是往低了說。甜菜的個頭跟蘿蔔相差無幾,而這古代蘿蔔的產量也能達到兩三千斤。也就是說這收益還能翻倍增長。

要知道最好的田,小麥一畝地的產量也就220斤,小畝售價是兩文五三,也就是556文。甜菜足足比小麥翻了三倍。

如果她將地全部種植甜菜,她不僅不會虧錢,還能賺錢。

她將心頭的喜悅壓下,如果她有許多畝地,完全可以全部種植甜菜。只是問題來了,她上哪弄這麼多甜菜種子?

只靠山里那十來顆甜菜,別說十畝地,恐怕兩分地都夠嗆。

她摸摸下巴,既然這時候已經有了甜菜,沒理由只在山裡出現,肯定有地方種植,只是他們沒發現甜菜可從從中提出去蔗糖,所以一直當蔬菜來吃。

下午太陽還沒下山,張大伯一行人就回來了。

張婆子看到孫女在家,就興沖沖招手讓她過來,「你做的豆餅特別好吃,賣得也好。以後咱家豆餅就不自己吃了,全拿去賣。」

張希瑤巴不得呢。天天吃豆餅,她早就吃夠了。

「那我把篩出來的麥麩餵豬?」張希瑤試探問。

張婆子有點肉疼,可想到裡面摻了麥麩肯定不好賣,她也就答應了,「行!聽你的。」

張希瑤問今天怎麼賣這麼快。

「今天書院休沐,你大伯二伯沒去書院,就在福華街賣。我和大郎去坊里叫賣。咱們賣得差不多就回來了。」張婆子把情況簡單說了一遍。

她是個閒不住的性子,讓孫女做晚飯,她就叫張大伯和張二伯一起下地開荒。

吃晚飯時,張大伯就嘆息,「到底是人多。一起開荒,三五天就能把二十畝地全開好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