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溫領著太子進入自己內書房,同時楊家大郎君楊秀也被管家喊起來了,他親自給太子奉茶,楊溫待太子上座後,才拱手問:「不知太子前來所謂何事?」
太子神色微沉,「岳父你可知寧遠縣鬧蝗災?」
楊溫和楊秀面面相覷,兩人不明白太子為何會知道這事?楊溫硬著頭皮說:「老臣知道這事。」
楊溫也不是傻子,太子既然點明了這事,顯然是知道這事,太子雖上朝多年,可因天和帝不讓他管事,他對政事還比不上臣子熟悉。
連他都知道這事,顯然天和帝也知道這事,楊溫頓時嚇出一身冷汗,難道寧遠縣又發生了什麼他不知道的事?不是讓柳誠那小子把人都鎖在寧遠縣嗎?他怎麼又讓人出來了?
太子見楊溫、楊秀一臉心虛,氣不打一處來,「菜市口地上成縣那些官員的血才洗乾淨,你們就敢欺君?不知死活!」
太子又氣又急,這對父子敢如此膽大,顯然是仗著有自己!他們怎麼不想自己如履薄冰,在東宮艱難度日?
第二百六十六章 儲位之爭(三)
「殿下恕罪!」楊溫立刻跪在太子面前請罪,「老臣當初是想陛下為國事殫精竭慮,日理萬機,這等小事就不要讓他費心了,才柳誠瞞下此事。
老臣當初也派人去當地看了,當地說是受了蝗災,可也只是一期小麥受損,當地已有十餘年風調雨順,縣內糧庫充盈,足以夠一縣百姓吃喝。」
楊溫這話要是給蕭玥聽到,她肯定嗤之以鼻,十多年風調雨順,對大地主來說是好事,這代表他們地里收益極高。
可對大部分佃戶和小地主來說未必是福氣,風調雨順就代表糧食多,就像《多收了三五斗》里寫的,糧食多了,對大部分平民百姓反而不利。
加上各項苛捐雜稅,寧遠縣的百姓日子恐怕苦不堪言。加上現在的蝗災,難怪縣內百姓要大逃亡了,留著也是沒命。
然而對太子來說,楊溫的話成功安撫了他,他理所當然地認為既然十多年風調雨順,那些百姓家中肯定是有餘糧的。
至於苛捐雜稅這一項,對太子而言是不存在的,倒不是說他不識疾苦,而是大梁歷代皇帝都愛民如子,稅收定得很低。
對於太子這種高高在上的天潢貴胄而言,他以為普通民眾只交朝廷的稅,他並不知道大部分沒田地的佃戶往往要受四五層剝削。
朝廷的稅收是一項;當地官員的稅收是一項;租給他們田地的稅收是一項;甚至連村裡的里長、來稅收的官吏都是一項。
這不能說太子愚蠢,而是大部分皇子、不干實事的官員都是如此,國朝歷代都是皇權不下鄉野,皇權管官員、官員管百姓。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