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路同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為了這一小塊石頭的事,她說了很多話,再側過頭看肅征時,見他神色又輕鬆不少,隱隱哼著不成調的歌。

「以前我在喀喇崑崙也撿過石頭。」肅征溫聲說著過去的事,「不過我沒拿回來。是跟戰友們原地休息時打發時間的,把石頭一塊塊壘起來,支撐著越壘越高。」

「也挺奇的,不管風雪多大,那壘的石頭一般都不倒,後面去巡邏時,還能遠遠看到。」再聊起往事時,肅征終於有了笑意。

在那無人之境將近五年時光,常人覺得枯燥,肅征回憶時,卻能想起那些年的有趣。

朝夕相處的戰友們親如兄弟,一伙人總能苦中作樂。

「無論如何,當年選擇來新疆當兵,我從不後悔。」肅征道。

表明從未後悔,似乎也在表明,他開始繼續往前看。

肅征時不時傾訴著,晏青棠在旁靜靜聽。越野車平穩行進,沿吐和高速從皮山縣往昆玉市方向走,會在昆玉市稍停,中間大約一百公里,開了一個多小時。

這兒的戈壁灘很多,偶爾也能望見大片的枸杞林和棗樹林將戈壁灘覆蓋,樹林全是兵團種下的。

生產建設兵團這種特殊的軍墾事業集體,是新中國成立後組建的,旨在通過軍墾達到鞏固邊防、發展經濟和安置人員的目的。

當年全國許多地區都有,如今只剩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自1954年以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不斷發展,兵團人勞武結合,承擔著屯墾戍邊的職責。[2]

後來也就流傳一句話,在新疆,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兵團人。

無論土地如何貧瘠,兵團人都能將其變成萬畝良田。

一個多小時後,晏青棠與肅徵到達昆玉市。這座城市就是座兵團新城,一切都是嶄新的,在荒涼的戈壁灘中拔地而起。城中人口大多是從內地遷徙來的,漢族人居多,連日裡晏青棠都是常見到少數民族,如今進了昆玉市,還真有些不習慣。

他們想去的墨玉縣,離這裡只有五十多公里,已到傍晚時分,為了在天黑前到達,他們沒有選擇久留,而是繼續趕路,直沿315國道往前走。

沙塵天氣似乎是和田地區的主旋律。他們沒走多久,路上就揚起塵土,太陽原本就在西沉,這下更是提前看不清了。

見車窗蒙上一層黃沙,外面景色也全變得灰濛濛,晏青棠皺了眉:「看天氣預報根本沒說有沙塵暴。」

「和田的沙塵比喀什更厲害。」怕看不清路,肅征將車開得很慢,但對這天氣已經習以為常,「天氣預報沒那麼准。和田周圍被塔克拉瑪干沙漠包著,誇張點說,一年有兩百多天都是揚塵天氣。」

于是之前還挺喜歡晴天的晏青棠,這時反倒有點盼起下雨,希望把這空氣里的沙塵都打去,讓土黃色的天空能重新變藍。

似乎身在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沙塵給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在皮山縣算是他們幸運,得以順利上了康西瓦,如今沙塵一起,出行真是處處受礙。<="<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