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再加今天上午,颳了太久的風沙,有不少熟透的桑葚都被吹落在地上。有三四個維吾爾族小孩正在地上撿,也有兩個大孩子正往樹上爬。
他們發現晏青棠盯著桑葚樹久久出神,以為是她想吃桑葚,主動摘了一大串白桑葚,回家裡在水龍頭前沖了衝上面的沙子,捧著滴水的白桑葚,跑出來送給晏青棠,說他家的桑葚很甜。
晏青棠見被誤會,原是想拒絕的,可孩子們的友善讓她根本不忍心,於是笑著接過桑葚,還拉了肅征一起吃。
聽大孩子們說,桑葚、沙棗或者杏,不止在家裡有種,路邊也種了不少。家裡的長輩告訴他們,這是自古有之的傳統,路邊種這些樹是為了讓又飢又渴的行人能有東西吃。
顯然,這份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已傳遞到晏青棠與肅征這裡。
他們就是偶然至此的行人,得了桑葚,也想報之以其他,忙將隨身包里的零食送給孩子們。
天暗下去。重新回到車上後,兩人準備直接回酒店。
副駕駛座的晏青棠路上還在吃桑葚,又時不時餵給開車的肅征一顆:「還是白桑葚好呀,感覺更甜。」
不像紫紅的桑葚,吃多了嘴唇都會變色。
夜幕低垂,車窗外的一處清真寺被淡粉色的如紗晚霞所籠罩。
晏青棠與肅征回酒店早早歇下,次日按計劃去了桑皮紙一條街。景區確實沒有建起來,桑皮紙博物館也沒開,但有零星的店鋪。
墨玉縣,可稱得上是「桑皮紙之鄉」了。在桑皮紙作坊里,可以一覽桑皮紙古法造紙術這一新疆非遺的製作工序。
當地人製作時,會將新鮮的嫩桑樹枝內皮充分浸泡,煮後搗爛成漿,發酵,然後倒入模具中定型,用木板刮平表面,放在通風處晾乾。最後將桑皮紙與模具分離,就有了可用的桑皮紙。[1]
桑樹皮造紙,已有千年歷史。南方所用一般是桑樹,而新疆所用,其實就是他們在和田常見的桑葚樹。這兩種樹之間雖然很像,但不能完全等同。
晏青棠挺有興趣,在店裡買了一本用桑皮紙製成的本子。
紙張瞧著非常結實,而且隱隱有桑樹樹皮的絲絲縷縷,好似樹生長的紋路。雖說紙張由樹木製成是件很尋常的事,可親手摸到那種厚重,聞到桑樹的草葉氣味,看到紋理,會給晏青棠一種與植物生命相碰觸的微妙快樂。
肅征側過頭去看她時,她正眯起眼睛,將小巧的鼻子湊近桑皮紙,輕嗅著。
跟著,她睜開眼,突然問道:「肅征,你家具體在雲南哪裡?」
肅征一時不知道,她問的是哪個家,於是全答了:「小時候跟我父母是在昆明住,後來跟梁忠哥一家是在大理,現在……我一個人在麗江。」
晏青棠便握緊了他的手道:「這些地方,我都去過。特別是麗江,我在那兒買過東巴紙。」
不遠處,作坊里的人正在晾曬著桑皮紙。
晏青棠又問肅征道:「你知道東巴紙是用什麼植物做成的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