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這些證據都是裴璟偽造的,為的只是給趙家一個正名。
卻沒想到看到這信上的筆跡的時候,不由得又讓眾人大跌眼鏡。
他們都是上過奏摺的人,每次皇帝批閱了以後,奏摺都會返回給他們。
那奏摺上皇帝批閱的字跡,以及如今這幾封書信的筆跡,那可是一模一樣啊。
這下子,懷疑的人瞬間就少了一半。
見眾人瞧著這些信了,裴璟又一一把裴淵設計母后和洛無豐的事情,以及在南巡的途中試圖殺掉他的事情都說了出來。
這些話他也不指望底下的人能全相信,但從今日起,他的話就是風向標。
有了這些話在這裡,此後不會再有任何人敢盛傳趙汐若和洛無豐的事情。
一切都會以他今日的話為標杆。
而事實也果真如他所想的那般,自從登基大典上他說出了那些話以後,從此以後再無人敢傳趙汐若給先帝戴綠帽子的事情。
之後裴璟大肆封賞了韓琦和洛無豐。
之後朝臣們在朝堂上看見洛無豐,也全都當做沒那件事情發生,交往的依舊不錯。
裴璟性格不是優柔寡斷的,徹底掌握了朝政以後,他對於各項制度都提出了種種改革。
把不完美的地方,都添加了相對應的方法,讓原有的機制更上一層樓。
然後就開始慢慢清理朝中的這些人,直到把原本的蛀蟲貪官,以及德不配位的人都清理了以後,又重新開設了科舉,選定了自己想要的人才。
如此種種改革以後,朝中倒是慢慢清明了一片,眾人也全部以他的口令為尊。
如今的大禹百姓的日子算不上艱苦,只能算勉強果腹,一家人一個月能見一兩次葷腥,那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等到朝中徹底是自己的人以後,裴璟也開始想法子去改變,開始大肆推行利國利民的政策。
爭取能讓百姓們都過上好日子。
其實誰做皇帝百姓們並不在乎,他們在乎的是有沒有戰爭,他們會不會流離失所,能不能吃飽。
起初在裴璟登基的時候,民間還有許多小道消息,稱先帝是被他親手所殺的。
而他是一個踩著父親的骨血登上皇位的人,那段時間,不少養兒子的人都在紛紛唾罵裴璟。
大家迂腐的認為,哪怕裴淵這個父親做了錯事,裴璟也不能無聲無息的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
可是後來在裴璟提出的種種政策開始實行,百姓們從中得到了紅利,吃到了甜頭以後。
便有人開始歌頌起了裴璟,閉口不再提裴淵的事情。
但凡有人還在謠傳裴璟殺了自己父親的事,百姓們當即就不干,還會和人大喊一架,嚴重的還會動手。
裴璟從百姓唾罵,到有人擁護,也不過短短五年。
大禹其實並不大,和其他國家相比,國土還相對較少一些。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