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外面的說話聲,胤祝從玉米趟子裡出來,嘿呦,外面的空地上站得都是穿著海青色官袍的紅頂子。
有好些多日不見的熟面孔。
「李大人,最近可還好?」
李光地:好好。您這一辦差,都沒有怎麼見過面了,還挺想你呢。
「齊都統,聽說您最近在京城交了很多好朋友啊。」
齊世武:調回京城之後聽到您的各種事跡,聽您說話就有點害怕。
翰林學士中,李祓低頭,雖然知道這個李大人是在跟李相說的,但他絕不能再引起十五爺的注意了。
要知道當初那個「高粱河車神」連皇上都緊跟著過問了。
李祓直覺被十五爺喜歡,是一件風頭和風險並存的事,他還是老老實實地做官比較好。
不過他的希望破滅了,十五爺跟前面的老大人們打完了招呼就沖他們來了,「巨來,你有力氣,待會兒你可要多干點,否則今天的玉米面貼餅子你得少吃兩個。」
李祓:因為年幼時徒步尋兄,十五爺還真把他當成是大力士了。
胤祝又跟張柯說話,問他在翰林院做得怎麼樣。
再然後是榜眼趙熊詔,問的是:「你們在翰林院都不吵架的吧?」
趙熊詔:---
果然是不能碰見十五爺,問的這些話都讓人忐忐忑忑的。
「下官唯知盡心辦差而已。」
胤祝點點頭,前面還有趙熊詔他爹趙申喬在呢,也不知道趙申喬辦了什麼事讓老頭滿意的,收個玉米把他們父子倆都叫了過來。
「戴大人,聽說你們文學界有個桐城派,今天我皇阿瑪收玉米,你可要好好得寫一篇小品文以作紀念。說不得還能流傳千古,幾百年後都被大家稱讚你們的君臣之情呢。」
其實就是散文,但散文是到民國才出現的一種文體,小品文卻是在明朝就有的,是文人用來表達自己遠離塵囂追尋心靈寧靜的常用載體。
藝術價值頗高。
胤祝希望戴名世能在今天寫出來一篇佳作,不說能不能流傳千古,至少讓老頭看了高興的。
別讓趙申喬有機會給他的《南山集》安上居心不良的罪名。
雖然胤祝早就打了預防針,讓老頭看過了《南山集》,但趙申喬可是個很能說的人,不得不防。
垂著頭手垂在兩邊的戴名世:!
微微抬起頭:「十五爺謬讚,微臣遵旨。」
感覺他是這一屆進士中最不起眼的了,沒想到十五爺對他也有所關注。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