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著水鏡投映的百姓中,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紀的爺叔姑婆,不知不覺都代入了玄真掌門的長輩視角,越看越覺得這孩子可親,聽修士們談論,這明明是幫了大忙,居然賭氣不領情,更是心疼,不禁拉著身邊修士們打聽有沒有這孩子的話本、畫像看。
修士們多是隱居脫俗之輩,至少數百年沒被親戚長輩使喚過,且都對天疏閣主心存敬畏,乍聽這種要求,幾乎全愣在當場,還是有知情的修士回答:「聞人去病雖也是儒門中人,他寫的天疏閣主故事,倒還公正,據說連春風劍俠都買了幾套,或可一觀。」
「別聊了,快看!」
就在此刻,最後一個光柱終於閃了一下,柱碎幕傾,露出裡面的修士。
最後一個出法網問心劍陣的,果然是那遲遠道!
無數豎行金字最終停止變化,凝滯一瞬,復又碎成點點星光,聚攏起來,直面遲遠道,凝成金字:
權、殺、謀、私、贓、恨、嫉、誹、讒、縱、黨、賄、違。
第17章 自食其果
竟有整整十三個金字!
別說觀看著水鏡投映的百姓和修士驚訝無比,連在場的天疏閣法士和裴牧雲都是一愣。
離貳法士冷聲道:「怪不得這位遲大人方才字字句句都在誹謗閣主!原來,是想公報私仇!我倒想起來了,三十年前的南海州漁民案,珠崖縣縣令害死漁民十六人,其上司瓊山府府尹不僅不嚴加處置,反而為其大事化小,引發民憤。這位瓊山府尹,正是由遲大人私心推舉上任!」
眾儒修本就對遲遠道越發看不上眼,三十年前的案子,遲遠道事後因違反儒門規則遭到處罰,這事在儒門是人人皆知,所以都知曉私仇內情,談不上驚訝,只是覺得丟人,一時也無人為遲遠道辯解。
而那遲遠道被光柱困住之後,涉及白龍的記憶全被法網翻檢,他先前強行出頭的言論關乎私仇,自然逃不過法網檢視,於是三十年前南海案的記憶也被法網翻出,他內心自行忽略矯飾的種種錯處與貪念,都被法網毫不留情地清楚寫明,整個人已是如遭雷擊,出了劍陣都還精神恍惚,此刻看清金字,更是魂不守舍。
觀看著水鏡投映的百姓聽了離貳法士的話,就有人想起了當年那件轟動九州的案子,看遲遠道魂不守舍的模樣深覺解氣,大聲把案件詳情說給眾人聽。
原來那珠崖縣縣令本是朝中官員,因辦事不利,被流放到南海州。瓊山府府尹自認惜才,體恤其不甘,對這縣令種種懈怠本職的行為視而不見,只與其談書論畫。珠崖縣人口不多,縣務不雜,本來即使縣令不管事,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但壞就壞在那縣令一心想調回朝中,某日聽人吹噓說珠崖海灣中有舉世罕見的青金色雲母礦,立刻就想到明樑帝對天竺僧的寵信。若能獻上用青金色雲母磨出的珍稀青金顏料,為天竺僧正興建的佛窟添色,有了天竺僧美言,回朝之事想必是十拿九穩。這縣令也不想想他一個讀書人,連基本的石礦常識都一無所知,聽人吹噓,也不察實,就立刻要派漁民出海找礦。漁民以捕魚為生,哪裡會找海底石礦?只能向縣令磕頭求情。那縣令只惦記明樑帝生辰在即,哪裡肯聽,揚言凡是珠崖縣漁民,若膽敢偷懶不出海為聖上尋礦,都視同造反處置!此令一出,漁民只得出海亂找,偏偏天公乍變,風暴來襲,頃刻之間巨浪翻覆,漁民一下子死了十幾個,珠崖縣自然是群情激憤。那縣令嚇得跑到瓊山府去避難,瓊山府府尹知道此事若是鬧大,其中必有自己失察的責任,因此竟將上府尹衙門喊冤的百姓活活打死,把屍體拖到珠崖縣示眾,強行以官威壓下民憤。若不是有膽大的百姓跑到南海天疏閣哭訴,南海天疏閣介入其中,將此案查了個清清楚楚,恐怕這十六條人命都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珠崖縣縣令砍頭那日,珠崖百姓都敲鑼打鼓,還不辭辛苦往南海天疏閣送了一大桶海魚海蝦。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