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際:為聯盟之崛起而讀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周曉辰不知道哪些是無人艦艇,哪些有人類駕駛員——或許那裡面就有她認識的什麼人。她希望不要在「太歲」醫療艙見到他們——或者她應該期望見到——還能回到醫療艙,勉強也算是平安歸來。

根據蟲族工事的3D建模,「太歲」計算標註了可能的蟲巢位置,尼科諾夫指揮官憑藉經驗和直覺標註了另外一些,並且示意周曉辰也可以給出自己的判斷。

周曉辰不斷放大縮小這座環1017d的蟲族長城,意識到了下筆是一件多麼沉重的事情:她的任何一個標註,無論正確與否,都意味著有人要去執行攻擊任務,而這個執行者能不能平安回來呢?

可如果因此就把做出判斷的責任完全轉嫁給人工智慧,難道不是一種逃避嗎?

她認為母蟲藏匿切片、甚至祂自己的位置很可能是隨機的——越是算力強大的生物,就越會痴迷於隨機。正因為判斷力強大,才會明白隨機是唯一讓對手不可判斷的決策方式。

但這不意味著這些位置就無跡可尋了。

母蟲是蟲族唯一的控制中樞,每一個微小的決策都來自於母蟲。相比人類行為的混沌,蟲族的一舉一動中有一種非常自洽的規律性。規律,意味著可以觀察,也可以預判。

諸葛亮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遺骨埋在哪裡,但母蟲一定知道,那麼祂就無法擺脫保護自己的本能。

第89章 醫療艙還是精神病院

也許蟲族「生命線」的構造本身並不能提供多少有效信息,但蟲族對攻擊的反應一定可以。

星艦的攻擊方式主要有兩大類:雷射、粒子束這類光速或近光速武器,以及飛彈。

近光速武器難以閃避,是太空中的大殺器,但在大氣中難免能量衰減,即使1017d的大氣非常稀薄,攻擊距離也被壓縮到了幾公里,這個位置已經進入了飛行蟲族的攻擊範圍,是非常危險的,通常是無人駕駛星艦的選擇。

另外就是飛彈,理論上艦艇可以保持在相對安全的高度,依靠軍人手動制導,追蹤到目標後判斷時機引爆,從而克服蟲族的「因果閃避」。

——因此當一艘艦艇墜毀的時候,從使用武器的類型,周曉辰其實能夠判斷裡面有沒有軍人駕駛。

她艱難地把注意力從開始零星墜毀的星艦上移開,專心利用「太歲」的計算核心,統計蟲族在不同坐標的反擊強度,由此生成的點狀圖像一條螢火蟲的光帶,又像藍星上看到的銀河,圍繞1017d熠熠生輝。

即使母蟲的「切片」再多,分散到一整顆星球上,仍然不過是滄海之幾粟。

周曉辰把這些光點同步到蟲族長城的3D還原模型上,然後思考母蟲是怎麼想的?

判斷必須基於足夠的數據,而這些數據的背後,都是傷亡。

逐漸開始有艦艇申請掛載「太歲」。一部分是艦艇損壞需要維修,一部分是駕駛者受傷或者精神力使用過度,需要回到醫療艙治療,還有一部分則比較幸運,只是例行輪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