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際:為聯盟之崛起而讀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幽靈既然嘲笑帝國在記錄歷史的時候春秋筆法,那麼聯盟當然不能犯同樣的錯誤。《星際戰爭史》坦誠地再現了藍星時代末尾,人類的分裂、反智與殘酷戰爭,以致於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當人類終於改造了火星、獲得星際生存能力,並初步建立「聯盟」時,人口只剩下幾千萬。

就是這個時間點,在一百多光年以外,「諾亞26號」三名乘員修改了射電望遠鏡參數。這是人類進化史上,又一次接近滅絕的時刻。

看了半個上午的紀錄片,謝東流和林見星都快睡著了——這種教育紀錄片他們從小學就開始看,已經看吐了——但是許多事實周曉辰是第一次了解,就很震撼。

午飯的時候,周曉辰好奇問奧拉:「帝國是怎麼記錄這段歷史的?」

「基本事實上跟聯盟大差不差,但解讀的角度很不一樣。」奧拉:「怎麼說呢,強調了人類『烏合之眾』的一面。」

那周曉辰就懂了:瞧瞧,這無處不在的帝國精英論。

聽到她們的對話,林見星從昏昏欲睡中醒過來,試圖加入:「藍星時代,『人類聯合探索盟約』和『諾亞計劃』互相攻擊對方的方案是天方夜譚。」

實話實說,帶領幾十億人移民星際,和帶領十幾萬人乘坐飛船逃亡,聽起來確實沒有一個靠譜——前者是人太多,後者是人太少——萬萬沒想到,居然兩個都成功了。

周曉辰好奇:「就沒有人主張留在藍星苟著嗎?」就算是核冬天的藍星,怎麼著也比火星宜居一點?

「有,」林見星的回答是她沒有想到的,「恰恰是留在藍星的人類,最終滅絕了。」

周曉辰大為震撼:「那為什麼這部分沒有講到?」

「因為我們也不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麼,」林見星,「你知道重啟藍星計劃嗎?這個計劃提出一百多年了,屢屢受阻,原因之一固然是聯盟與帝國無法達成一致、共同開發,但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不能確定藍星人類究竟是徹底滅絕,還是……不再是人類。」

「什麼叫,」周曉辰:「不再是人類?」

奧拉:「探索小隊沒有發現任何星曆100年後的人類活動——指文明意義上的人類活動,但發現了一些毛髮和糞便,DNA分析,與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達到99%以上——大於人類和猩猩之間的相似度,但已經不能認為是一個物種。」

周曉辰:「類似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藍星人類發生了退化?或者對於藍星當時的環境來說,這是一種進化?

「除了爭議,現在又疊加了複雜的倫理問題。」林見星:「雖然帝國因為濫用基因編輯,基因污染也很嚴重,但也沒到出現1%的差異這個程度。」

除了謝東流幹完飯後全程睏覺,其餘三人激情探討了人類文明史,直到快遲到了,才馬不停蹄地接著去上《槍械與載具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