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際:為聯盟之崛起而讀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槍械與載具Ⅰ》從槍械講到了載具。

在脫離藍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人類失去了穩定的資源供應——包括金屬、聚變需求的氘燃料(主要來自海水)等,這些雖然都可以從其他行星獲取,但在從頭勘探開發的漫長時間裡,載具的能源系統發展成了星際飛船使用聚變發動機,而行星載具使用太陽能的過渡階段格局。

直到如今,資源問題已經基本解決,點過的太陽能科技還是作為應急預案保留了下來,譬如桑榆星的貨櫃頂上可以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用來應付能源管道被切斷的萬一情況。

《星際戰爭史》講到了發生在聯盟與帝國之間的第一次星際戰爭。

說起來很有意思,聯盟哼哧哼哧帶著人類大部隊移民,擴散速度不用說,很慢;而帝國一騎絕塵飛船逃跑,沒想到半路先是差點全體冬眠,然後又發生星際塵埃撞擊,迫降檢修,最後也沒跑出多遠。

結果就是,雙方都以為自己是宇宙最後的人類火種,在悲壯的生存鬥爭後,剛剛把人口恢復過來一點兒,正摩拳擦掌,準備跑馬圈地,就在距離藍星不過一百多光年的地方,迎頭撞見了對方。

不能不說是孽緣。

在天倉四,聯盟和帝國的探索小隊第一次相遇的地方,雙方的懵圈程度,堪稱歷史的幽默時刻。

老鄉見老鄉,沒有淚汪汪。此時雙方的文化、政體甚至基因都已經產生了很難彌合的差異,不打起來就不禮貌了。

「但另一種意義上講,正是聯盟與帝國『相遇太早』,才使得第三次星際戰爭期間的議和成為可能。」《星際戰爭史》教授羅嶼琨評價道,「如果『諾亞方舟』跑得再遠一點,雙方晚一千年相遇,考慮到帝國濫用基因編輯,那時候雙方的人種可能都已經產生了生殖隔離。屆時恐怕就如歷史上的尼安德特人與智人,只能不死不休了。」

臨近周末,上最後一節課,《探秘海洋文明:語言與社會結構》的時候,大家顯見地都有些坐不住了。

「我知道大家都急著去打比賽。實不相瞞,我也急著去看直播。」宋昂開玩笑,然後在大家的「哈哈哈」中無情道,「但提前下課是不可能的。」

「大家不要覺得學『鯨語』沒有用,」宋昂一本正經道,「萬一你們刷成了海王呢?」

——當周曉辰終於熬到下課,奔回宿舍躺進模擬艙,險險趕上開賽,然後看到了自己的刷新地時,她的第一反應是:宋老師你是什麼魔鬼預言大師?

【熱度指數:*****】第一屆文明沙盤全息版聯賽·小明學長解說間(本期嘉賓:София)

「各位學弟學妹們晚上好,我是你們的小明學長,現在帶來第一屆文明沙盤全息版聯賽實況解說。本期特別邀請了《軍事理論Ⅰ-Ⅷ》全5分的學霸,你們的索菲亞學姐!」

「小可愛們,我是你們的索菲亞學姐!」

彈幕立刻忽略了小明學長,開始刷「拜考神」「蹭學神」「保佑寶寶的《軍事理論Ⅲ》」等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