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際:為聯盟之崛起而讀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沒錯,」周曉辰:「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還要注意保護其他小隊的完整。」

阿莉薩附議:「規則決定了滿編小隊是猥瑣的,但一旦不滿編,就有可能抱著拖我們下水,或者反正一輪游,不如刷個BOSS的心態,攻擊力反而成倍增加。」

奧拉:「只要滿編隊伍不止一支,囚徒困境就依然存在。」

大方向戰略定了,接下來就是打磨細節。

周曉辰:「已知地圖是加加林格勒,但還要確定戰場處於什麼時間點。」

人類對行星地貌的影響不可小覷,即使藍星人類也留下了不少「宇宙奇觀」,何況大刀闊斧改造行星的星際時代?

「至少在加加林格勒保衛戰之後,」阿莉薩:「比賽第一天,開始不到3個小時的時候,我看到了』傷疤『。」

加加林格勒,原名「CSST-23c」或「巡天-23c」,早在藍星時代,由「天宮」空間站搭載「巡天空間望遠鏡」發現。當時星際大移民還在計劃階段,但人類的「獵星」已經開始,幾乎所有能夠覆蓋紅外和可見光波段的太空望遠鏡都被用來尋找類地行星。

加加林格勒就是在這一時間被注意到:與火星相似,這顆行星反射光呈紅色,說明其表面岩石含有大量鐵氧化物,可見至少在星球演化的某個階段,氧氣含量曾經非常豐富。

加加林格勒的恆星是主序星,公轉周期433個藍星日,自轉周期29.8小時,幾乎不用「倒時差」——雖然晝夜溫差近一百度,但12℃的地表平均氣溫,在一眾類地行星中已經足夠宜居,幾乎就是大一號的火星。

而比火星更加優越的是,加加林格勒的內核還未完全冷卻,保留了微弱的磁場,於是大氣就不至於完全被太陽風吹散。

如果說在星際大移民時代,這樣一顆行星的意義還僅僅是給人們一點兒幻象,那麼到了星際戰爭時期,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了——類地的「恆紀元」行星,同等改造成本下,其潛在可居住面積是潮汐鎖定行星的數十倍。

「加加林格勒保衛戰」因此成為第二次星際戰爭時期烈度最大的戰役,戰場破壞程度接近小行星撞擊,以至於在這顆星球上劃開了一條5000公里長的「傷疤」。

值得一提的是,火星上也有一條這樣的神秘傷疤——這種命運的離奇相似也讓這顆星球染上了神秘的色彩。

據說十個算命的,就有八個來自加加林格勒,囊括易經、塔羅、量子等等流派……

拉回正題,雖然這張地圖有歷史單元副本,但現階段並不是個訓練的好去處。

「簡直是落地成盒,」謝東流其實不太懂周曉辰掛在嘴邊的「落地成盒」是什麼意思,但聽得多了,覺得謎之貼切:「我算了一下,最長活了48分鐘。」

都沒堅持過一個小時!

這不能怪謝傻不給力,其他人也半斤八兩——加加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星際戰爭著名絞肉機,一套當時的現役機甲,在頭頂大量星艦「空對地」的火力傾瀉下,很難撐過一個小時。而失去機甲保護的人在那種戰場上並不比一隻螞蟻更頑強。

雖然這場戰役是聯盟最終取得勝利,但那也是一場慘烈的勝利。

周曉辰忽然獵奇起來:「因為戰場陰氣太重,飛行器飛過』傷疤『就會墜毀是真的嗎?」

阿莉薩:「……容易墜毀是真的。」

但是陰氣太重是什麼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