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際:為聯盟之崛起而讀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星艦發動機和飛彈推進器的強光穿過漂浮在深空中的碎片,點亮了這片沉寂千年的垃圾場,仿佛壞掉的電器忽然通上了電,於是到處都是短路的「噼啪」聲。

以星際時代的眼光回看,太陽系實在是一片和平美麗的文明的溫床。

作為中心的太陽穩定地燃燒,雖然偶有黑子和耀斑,但對於已經習慣了陰晴不定的紅矮星的星際人來說,主序星已經可以稱得上性情溫和。

即使在人類已經控制了眾多「恆紀元」行星的今天,藍星的優越條件也是得天獨厚的。

曾經讓人類幾乎無法生存的核冬天,對於如今的星際人早就不再是一個問題——他們已經穿過了茫茫星海,多次掙扎在毀滅邊緣,發展出過去只存在於科幻小說里的技術,改造過眾多環境惡劣的行星,也面對過曾經無法想像的敵人。

周曉辰一度很疑惑,為什麼人類不返回藍星呢?

她在論壇上搜索過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大部分人第一反應是聯盟和帝國談不攏,但也有人剖析了這裡面更深刻的心理變化:星際人類與藍星人類,已經是截然不同的文明。

一個在藍星的嬰兒床上生長的文明,和一個習慣了掙扎在毀滅陰影中的文明,會有截然不同的心態: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相比回到舒適的、溫暖的故鄉,星際人更熱衷於建造「戴森球」那樣把一顆恆星收入囊中的人造天體——前者只能依賴宇宙的饋贈,而後者才是星際人心目中文明的輝煌象徵。

聯盟人雖然喜歡嘲諷阿喀琉斯勞民傷財,但這種嘲諷里其實也不是沒有酸的成分——「戴森球」計劃在聯盟的熱度甚至比在帝國更高,就是這種微妙心態的佐證。

對於一個熱衷征程與遠方的族群,鄉愁是一種淺淡的情緒。

當然,星際人仍熱衷於往藍星派探索小隊,但這更多是一種文明考古行為——藍星之於他們,與其說是故鄉,不如說是他們在宇宙的爪痕。

40艘星艦分成5隊,既互相交織又互相提防,就像裝點節日的燈串,被無形的線連接起來,而跳動在其間的攻擊就像不時躥起的短路的電弧。他們一邊對敵方圍追堵截,一邊跟上隊友、謹慎地繞開漂浮的障礙物,大致在從火星指向藍星的向量方向上移動。

「在場都是聯盟軍校的佼佼者,展現了很高的軍事素質,」小明評論:「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對駕駛技巧的要求非常高。」

「所有人的燃料都有限,更早燃料告罄的就會面臨必須迫降的局面,很容易被對手拿捏。如何在節省燃料的同時,攔截對手,尤其是航速比你快的對手,在攻擊的同時還要保證自己不掉隊,可以說是三線操作。」

彈幕:

「看比賽×《星艦Ⅲ》教學素材√」

「圓錐運動、正弦跟進、螺旋切入,各種教科書操作都復現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