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械與載具》只修兩門,大一已經修完,大二就不再出現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式武器:概念與運用》。
周曉辰:「新式武器?有多新?把人丟進蟲洞那種嗎?」
自從在蟲洞裡夾了一次出來,她就解鎖了新的罵人方式:「把這個人叉進蟲洞!」
除了這些軍校風格鮮明的課程,還有永不缺席的理科生之敵·文史核心課:《社會實體與文明進程》
謝東流:「……光是看到這個課程名,就有一種大腦過載的感覺。」
上學期的《論社會契約與不平等》,在手握3個5分大佬的論文作為參考的情況下,他還是只拿到了4分。
不過相比第一次拿4分,他已經有種虱子多了不癢的淡定,不但不再嚷嚷著「繞桑榆」,甚至在看到很多同學拿3分的時候,還有那麼一絲絲的知足常樂……
而自從借用「生命遊戲」的概念,跑了「文明棋」,周曉辰仿佛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徵,開始沉迷這種參與社會學和政治學研究、將研究結論對應於乃至應用於真實世界的感覺。
相比奧拉「一切為了拿分」的實用主義,她甚至有變成文史愛好者、向林見星靠攏的趨勢。
「龔塵教授,」周曉辰念出陌生的任課教師名字,熟練地問林見星:「她有什麼代表性理論?」
雖然這類問題光腦AI也能回答,但AI會把很多不同人的觀點總結到一起,有種縫合怪的詭異,缺乏林見星的回答里,那種特屬於人類的、自洽的洞見。
「文明慣性理論,」在這種話題上林見星果然永遠不讓人失望,「最早是藍星時代社會學家埃利亞斯開創了一種歷史研究方法——關注人的情緒和思維方式,從微觀的磚石,即』個人『,如何構建文明的大廈。」
「龔塵教授就是從這種視角出發,提出了』文明慣性『理論:人的情緒和思維方式隨著家庭和學校教育、社會生活、網際網路等傳播和共振,不一定表現為一種趨同性,但一定表現為一種延續性——當環境發生劇變的時候,人的思維方式無法立刻跟上環境的變化,在這個錯位的過程中必然產生陣痛。」
要說這個,周曉辰就有同感了:「譬如在城市化程度急劇增加的時代,雖然高房價已經成為一筆極重的』進城稅『,仍然讓人趨之若鶩;即使泡沫破裂後,買房的慣性還延續了很長時間。」
「在工業化程度急劇加深的時候,學歷成為搭上發展快車的必需品,於是考大學成為每個人前半生的生命主題;即使教育與崗位已經完全錯位了,這種慣性仍然持續了幾代人之久。」
「後來大家終於適應了一個工作崗位不斷減少的社會,進入低生育率時代;即使在可控核聚變突破後,』無限能源『之說甚囂塵上,吹得仿佛能養活無限的人——但人口還是不增長。」
林見星:「文明慣性理論之所以引起轟動,是因為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帝國的誕生。」
仿佛聽到關鍵詞,哪怕這屋子裡的非文史愛好者,也像兔子一樣豎起了耳朵。
「帝國是一個幾乎割裂於人類的文明——」林見星:「其畸形程度,幾乎只存在於藍星時代的科幻作品中。」
周曉辰一下子明白他想說什麼:「諾亞方舟?」<="<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