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鼠和粥[破鏡重圓]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們直接來到陸知魚家的玉米地里。

九月初,玉米大多已經接穗,泛黃的穗粒下是顆顆飽滿的果實。

「裴先生,這是我家的新種子,你看怎麼樣?」

裴林之在杜建國的擁簇下,走到試驗田地,瘦削而修長的手輕微使力掰下一根玉米棒,從中截斷觀察起來。

玉米乾淨澄澈,散發著獨有清香,陸知魚站在人群後,有一搭沒一搭踢著土塊玩。

一不小心使大勁,踢到了正前方人的黑色休閒褲上。

對方掀起眼皮回頭睨了一眼,帶著涼嗖嗖的風,陸知魚背過身,扣起了玉米皮。

「看起來不錯,具體怎樣還要用儀器檢測。」

他說完,杜建國獻殷勤般從後備箱拿出穀物水分測量儀。

水分是影響玉米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東北大多是人家並不是收完玉米就賣給商販,而是坐等價格漲到合適程度再做決定。

如果水分過高,玉米放置時間久可能會發生霉變,從價值上大打折扣。

而且玉米在被販賣給糧庫前,需要去烘乾塔進行烘乾,水分低的話烘乾時間短,花費的成本就少,再賣玉米時價格會比水分高的貴一些。

玉米放入測量儀中,按下測量鍵,不一會兒電子屏幕上就顯示出28個水。

「在北部地區已經算不錯了。」裴林之觀察數據後,得出結論。

他把那穗玉米扔進袋子裡,和杜建國說具體數值會在經過精密檢測後再詳細說明。

認真工作時的裴林之和平常不太一樣,撤去那股散漫勁兒,眉眼透露認真,周身縈繞著高精尖三個大字。

不怪杜建國像個神一樣供著,他可是國內知名農學專家張雲興的小徒弟,江市農科院最年輕的技術專家。

大學時就曾作為主要人員研發了一款新型糯玉米,發表多篇SCI,甚至得了國外一個很有含金量的獎項。

這些都是與裴林之重逢後,從劉強口中得知。

「張教授說你的課題就是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如果需要實驗田,我們一定大力支持。」

杜建國小眼聚光,雙手握著裴林之的手作出承諾。

如要是能得到農科院最新種子,對他賣種子事業可謂是添磚加瓦。

「會考慮的。」他客氣一笑,毫不留情抽出手,對著一旁的陸父彎彎眼角:

「叔叔,咱家是不是在附近,我想去做客。」

正在給玉米編小辮的小手一頓,陸知魚回頭,用「你在說什麼」的眼神看著他,像極了守衛領地的小狗。

陸父因陸知魚生病的事對裴林之的好感是突破max值的存在,再加上東北人天生的熱情好客,當場攬著他的肩說走,讓你姨頓排骨吃。

又配合節目組錄了一些玉米科普知識,天色由藍變紅,裴林之終於脫身。

送走了節目組和杜建國,陸父再來時換成了私家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