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夫郎他有兩幅面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宋驚蟄是怎麼折騰稻田的,村里人都在看眼裡,他們習慣了豆子高粱輕鬆的種法,對於種和收都這麼麻煩,又賺不了什麼錢的稻子,實在提不起興趣。

但還是有那麼一小撮人被勾起了心思,畢竟稻子價高,要是宋驚蟄真能種好,一畝地一年能多出一二兩的收益,不就是苦點累點,這有啥。

只是還不等村里人等到宋驚蟄第二季稻子的收成,一個噩耗從縣裡傳了下來。

今天夏收的賦稅要加支移錢。

所謂的支移錢就是今年他們的賦稅不交給朝廷,而是交到邊軍駐紮之地,途中所產生的花用錢。

錢不是很多,每家每戶兩百文。

可這也讓村里人犯愁不已,一旦開始交支移錢,過後三年,每季賦稅都得交。

一年兩季就是兩百文。

兩百文可以買一石豆子高粱夠一家人吃喝一月之久,可以買一匹布給家裡小孩做幾身衣裳穿,可以買幾帖藥治好一兩次的風寒。

農家人手裡的閒錢本就不多,這一年兩百文的支移錢一交,得緊巴巴地過三年日子,誰心裡舒坦。

一時間,村里人全都沒空閒言碎語了,一有空蹲在田間地頭除草捉蟲,下過雨剛長出來的蘑菇竹筍看到就挖走,連路邊的野菜都采了回去曬乾留著冬天好賣個好價錢,想以此來彌補交了支移錢的損失。

宋驚蟄和林立夏沒去摻和采蘑菇和挖野菜的事兒,等譚家人一收完稻子給他們結了錢,他們繼續把收回來還沒曬乾的稻子拿出來曬。

開春他們八石的稻子曬了八張曬席,這季稻子長得好,又沒被蟲咬過,宋驚蟄怕家裡的十張曬席不夠用,又跟大伯母和三嬸借了五張。

誰知十五張曬席都沒攤開,地里打下來的稻穀還在不停地往家裡挑,宋驚蟄不得已,又借了十五張曬席才鋪開。

宋家門前鋪了三十張曬席,這陣仗不可謂不大,好些挖野菜路過的人瞧見一早起來就在曬席旁邊忙著篩稻葉、趕鳥兒的宋驚蟄,不禁問道:「驚蟄、立夏,今年收成好吧。」

宋驚蟄神色淡淡地:「還行。」

其實心裡也緊張得不行,夏季的南方稻和北方稻都長得好,穗結得大,顆粒飽滿,他知道這季的收成不差,但也沒想到這麼好。

三十張曬席,就算去掉稻葉、水分,怎麼都能收二十石的稻子吧。

就算按最低價五文錢一斗,二十石也能賣十兩銀子了。

何況今年的稻子長得好,怎麼都不可能只賣五文。

搞不好這三十張曬席的稻穀,能值二三十兩銀子。

沒曬好稻穀前,夜裡宋驚蟄和林立夏覺都睡不好,太熱了,兩人也不好貼在一起,他們手拉手,恨不得夜裡也有太陽,早點把這批稻穀曬出來,他們好早知道,收成究竟有多少。

顯然有他們這個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第二天宋驚蟄和林立夏曬稻子的時候,宋萬民和宋萬壽兩位早起的老人都來幫忙了。

他們種了這麼多年莊稼,還沒見過能鋪這麼多曬席的收成,何況這稻子價高,這得值多少錢?

有倆老人的幫忙,沒過幾天稻子就全都過篩,曬了出來。

過秤這天,村里大半的人都來看熱鬧了,都想知道宋驚蟄這十畝地的稻子究竟能收多少石。

「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五……」「二十六石……」

村里人一石一石看著過秤,最後稱出二十六石的時候,所有人都沉默不說話了。

「……」

「我的天老爺啊!」

「我種了這麼多年莊稼,也沒人告訴我種稻子這麼值錢啊。」

「哎呀,早知道我也跟著驚蟄改田種稻子好了,今年的支移錢就不用犯愁了。」

沉默過後,村里人一反應過來,全都拍大腿吃驚、哀嚎、後悔。

然後一個個圍著宋驚蟄和林立夏問各種改田種水稻的事,顯然全都起了要跟著一起種的想法。

畢竟種什麼不是種,種豆子高粱只能勉強夠個溫飽,種稻子累是累點,但一年兩季下來,能讓自家人過上富足的生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