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贅婿科舉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書院當真是藏龍臥虎之地,一個書畫夫子都能給人驚喜。左言聽他描述了這書畫夫子的樣子後,心中有些猜測,不過沒有告訴他。何必讓人為難呢,就這樣順其自然地想處也許對他們更好。

徐京墨上課以外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藏書樓,這日他去還書,被那老者叫住,「小子,你這看書看的五花八門的,當真是準備五經俱修嗎?」

「小子不敢,只是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左右時日還久,慢慢考慮便是。」

老者又問他,「你就不想參加明年八月的鄉試嗎?」

「想,但是小子知道現在去考,不過五分把握,不如再等一屆。」

「你若是打算用四年學五經,與你現在擇一經研學明年就考有何區別?」

徐京墨明白這是老者催他趕緊定下本經,也不是他不想定,只是太難選了。

《詩經》所講的東西距離尋常人的生活是最近的,因此最好理解,難度最低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會選擇這詩經,而且難度低就更難寫的出彩。

《尚書》一書多是散文,但是立意深刻,圍繞著仁君治民之道和賢臣事君之道展開,頗有難度。然而尚書所講的東西往往可以用於策問,因為有不少學子選擇治尚書,以此一舉兩得。

《禮記》算是集儒家思想的大成,如果對儒學已經有較好的掌握,那麼再學禮記就是錦上添花。此外,禮記與尚書有些相似,經常能與策問同頻,所以將禮記作為本經的人也不少。

《周易》算是最為特殊的一經,涉及哲學(玄學),先不說這文字的晦澀,但說這理念的玄妙就知道周易是最為困難的一本。一般選擇周易為本經的,多是有家學或者縣學淵源。

《春秋》是一部編年史,因為可參考的典籍最少,所以難度有提高,但是春秋本身的內容精煉易讀。因為篇幅的原因,可考的點更少,深受學子追捧。

徐京墨排除了《詩經》與《周易》,卻無法從剩餘三本中選擇其一。

那老者聽他說完,撫了下鬍鬚問他「你可知在科舉大省,為了避免惡性競爭,通常各個縣城或者州之間都會儘量避免同選一經。」

徐京墨雖未聽說過,但是一想就明白這道理,集中一經會讓競爭變成惡性競爭,對誰都沒好處。

第27章 月考之後

那老者看他似有所悟,就繼續道,「這法子是避開了人為的因素,但是這考卷的難度卻是不可控的,五經之題擇其一來作答,你若只通一經那便沒得選,若是通了兩經,就可以選個更有把握的?」

這法子也不是人人都適用的,好些學子只治一經都困難,談什麼兩經共治呢。老者能這樣建議徐京墨足見他對徐京墨的認可。

徐京墨這下是真的明白了,老者是讓他不要

只選一經。如果只選一經,遇到今年同選本經的考生多則競爭激烈,中榜的概率就會降低;若是所選的本經恰巧遇到考官出了難題,不如選擇更有把握的去答。

「多謝夫子。」

那老者坦然地受了他的禮,接著說道「四書五經本就相輔相成,多學點沒壞處。餘下三本,你選不出來,就暫且不選,但是你在這藏書樓看的書總是要收斂一下的。」

徐京墨的閱讀量比起同齡人要多了許多,但是要與一眾優秀的學子競爭科舉,那麼還遠遠不夠。每一經都有相應的詮釋,諸多的典籍從不同的方面去解讀經義,比起每本都泛泛而讀,不如將幾本經典吃透。

老者讓他先去讀《五經正義》,打好基礎再去橫向拓展。

崇山書院的月考只用了五日就出成績了,徐京墨和左言看著人擠人的布告欄,便改道去吃午飯了,這成績何時看都一樣。

「京墨,明年你要下場一試嗎?」

「還是算了,書到用時方恨少。」

左言看看徐京墨也能理解,畢竟他才九歲,就算再等一屆,不過十三歲而已,但是他已經十五歲了。

「可是有人在催你?」世家子,尤其是嫡子總是背負著壓力,但是他們二人水平在伯仲之間,明年就考,至多也就五六分的把握。

「家裡想給我定門親事,但是身上這功名實在拿不出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