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女兩個念叨的徐京墨,正苦哈哈地寫教案呢,袁院長雖然安排他去教乙級伍班,但是不是沒有條件的。條件就是他必須要有個
基礎教案,以此證明他能勝任夫子一職。
乙級的學子再不濟都已經得了秀才功名,這些人好好打磨一下,總能有一些考到舉人功名的。
伍班的學生經歷了一波清退,所剩不多,不過二十餘人。這些人卻讓所有的夫子感到頭疼,因為這些人總能卡在被書院退學的條件外留下來,但是又不肯多努力那麼一點點。
徐京墨對此只能說,面對問題「兒童」需要知道癥結所在方可藥到病除。伍班的學子,最大的特點大概就是苦吃的太少。
他準備的第一課,就是講講不食肉糜的典故。這個典故出自西晉泰始年間,當時的皇帝是晉惠帝司馬衷,他是西晉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間發生了非常嚴重的饑荒,好些老百姓都餓死了,大臣將這事上奏給司馬衷,結果他反問臣下,「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沒飯吃,就吃肉粥。這樣愚蠢的皇帝最後淪為傀儡,受盡凌辱也是他應得的。
伍班的學子都該好好地去體驗一下民間疾苦,然後再回顧自身。真的有什麼事情值得他們這樣作踐自己、荒廢時光嗎?
徐京墨為伍班的學子準備了一些戶外實踐的課程,比如春耕秋收、打井挖渠、製作木凳等。他的課程要想上下去,就需要學院的支持,不然這些少爺們估摸著會直接選擇逃課。
袁院長看了他的教案,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你當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學生以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對待這些非常之人必要用非常之法。」若是真的教出一些人才,也不枉他費的這些心血。他日若能走上仕途,他需要同僚相助;若是不能再進一步,他需要學生來助他施展宏圖。
袁院長覺得此法可行,常規教書育人的法子顯然不適用於伍班,不如試試徐京墨這新法子。「你之前說的那個應試文集寫的怎麼樣了?」
「還在寫,得要多些例子才好叫人理解。」他把過往老師給他留的功課拿出來拆題,很快就做出來的應試模板,但是這東西不能生搬硬套,所以需要添上許多練習的題目。
「若是可以,最好請溫閣老為你這書做個序。」好東西,但是也會招人恨,若是溫閣老護著他,總能少些麻煩。
徐京墨卻拒絕了,他不能事事都躲在背後,等著老師為他遮風擋雨,因著老師之故,他已經得了太多的好處了,做人要適可而止。
這應試文集是他要寫的,有人要找麻煩自然也該找他的麻煩,而不是將老師推出去替他檔事。
第54章 教育刺頭
今日是徐京墨與伍班學子第一次見面的日子,他身穿一件青色長袍,腰間掛了個如意佩,手裡拿著一本無名書走進了講堂。
「諸位,在下徐京墨,乃是齊武四十二年金陵鄉試的舉人。雖才學有限,然願傾囊相授,願與諸君攜手共進,於這學問之途,共同探求真知,以期攀文學之峰。」
徐京墨講完,看著下面坐著的學子都是東倒西歪的,一點反應也沒有。不過他也不在意,這是伍班,發生什麼都不奇怪。先講了不食肉糜的典故,而後說,「我崇山書院是出自民間的書院,經院長與各位教授商議後,決定每個年級的伍班都新設一門社會實踐課。」
什麼是社會實踐,就是讓你體驗一下真是的民間生活。
有些學子反應過來後,撇撇嘴,大不了逃課就是。
徐京墨看到他們的反應,繼續說,「這社會實踐課是必修課,諸君若是不打算參與,就請自請離開書院。」
「這是你徐夫子說的,還是院長說的?」
「自然是院長說的,這校規過幾日就會公布出來。」
「為何只有伍班有這課。」
「非也,非也,是只有伍班強制上課,其他班級的學子要是想上,可以自選。」
徐京墨看他們沒什麼問題了,就愉快地宣布下課。
「這小子好囂張。」說話的是伍班的刺頭之一,尹琪乃是臨安省的通判之子。可惜他這個嫡長子在他父親家、外祖家都不受待見,渾渾噩噩地活著。
劉民意頭也不抬地回道,「十三歲的舉人,該他囂張。」
劉家也是世家,在京都有些人脈,他知道比其他人更多。若非是徐家人的身份太敏感,這徐京墨應該是本屆的解元的,而且他也不該在這崇山書院教書,而應該在準備明年的會試。
「那怎麼辦,真要上這個勞什子的社會實踐課?」
「只能上,總不能退學吧。」他們這些人各有各的理由,不能被退學,但是無心上進,這日子都是得過且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