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贅婿科舉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聽說他家也在培養家族裡有讀書天分的孩子,希望能改換門庭,重振家族。

尹琪笑嘻嘻地說,「我還知道個事兒,當時官商想要低價拿下臨安城的茶葉,結果茶農都不願意,寧肯虧也不叫官商得逞。然後官商的人又去尋了南宮行首,看她是個弱女子,便企圖用威逼利誘讓她屈服。」

但是官商不過是披著官辦名義的普通人,哪有什麼權利去幹什麼,對上南宮家這樣有背景、有實力的商人,他們除了放狠話外,還能怎麼辦。

「徐夫子似是比較推崇桑弘的理念。」

桑弘羊是漢武帝時期的重臣,他主張農商並重。這確實是徐京墨所推崇的,在他看來,桑弘羊的觀點是最適合封建王朝的,因為這樣的時代背景,決定了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有限,科技至多是萌芽而已。

科舉考試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儒家有著「重農抑商」觀念,但是桑弘羊打破這樣的傳統觀念。《鹽鐵論》中有記載,桑弘羊曾說「開本末之途,通有無之用」,意思是說開闢應該商業發展的道路,讓物資流通起來,去滿足人們的需求。

徐京墨極其贊同這一點,商貿的繁華源自流通,而商貿的繁華會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才能讓老百姓富起來,手上有了余錢,才能有更好的日子不是嗎?

「農商交易,以利本末。這句才是本質。」徐京墨沒想到學生們居然在討論《鹽鐵論》。

他很高興他的學生學會了獨立的思考,聖人云,但是聖人不一定永遠都是對的。農業和商業從來都不是互斥的關係,而是可以相互補充、共同繁榮的關係。

「夫子。」

「夫子。」

「夫子。」

徐京墨點點頭,繼續說「有了商業的流通,能讓農產品通過商業的渠道增加價值,這樣一來,農戶就能獲得更高的收益。假如每家每戶都買的起牛,這耕種效率是不是就更高了,有了足夠的銀子,總會有人去開荒的,然後就會有了更多的農產品湧入市場,商業自然也就越發的發達。」

桑弘羊的

觀點可不至于于此,他在政策實踐上亦是極為傑出的,鹽鐵專營政策就是由他提出嗎,沿用至今的。

孟自強是對商業最感興趣的學生,「夫子,官商一事您怎麼看?」

「不看,這種莫名其妙的東西,本就不該出現。」徐京墨看了眼學生們,繼續道「諸位,鄉試在即,專注於課業。我個人是推崇桑弘羊的理念的,但是你們的考官就未必了,在還沒有出仕的時候,不必妄談時政,因為沒人會聽到的。」

不是他勢利,而是這就是現實。

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就到了鄉試的日子。

徐京墨一早就到了考院的門口,目送自己的學生。看到他在,伍班的學生就像有了主心骨一樣,這次考試他們一定可以。

朝廷派了的考官正是秦卓軒,翰林院的學士,更是秦閣老的嫡長子。秦卓軒不好文風華麗,而喜務實的文章,這也是他家學淵源所致。

第一場考完以後,考生們交卷離開考場,試卷按座位號排好,然後將考生信息密封裝訂,此過程稱之為彌封。彌封還不夠,即便是館閣體,也是能筆跡認出人的,所以這些卷子要交由謄錄所抄寫為無個人信息的硃卷。最後硃卷經由對讀所檢查,確定謄抄無誤後就會送去公堂,交給考官們評閱。

三場考試,難熬的是應試的學子,對於其他人來說,九天不過是眨眼而過的時間。

臨安的學風不錯,考生的卷子能被考官看上眼的也不在少數,可惜這錄取的人是有定數的。忙碌到最後,秦卓軒這個主考官要做最後的定奪,他看著眼前的試卷,覺得有些出乎意料,「這臨安的書院是專門尋了做過官的人來講授不成?」

他接連看到了六份很是務實的卷子,雖然角度不一,但是無一例外都考慮了實際的情況。有人說的是從木料到房子,有人說的是煮米成粥,也有人說的是瓷土成瓦,都很貼切,而且這些學子明顯是做過的這些的,而非是道聽途說後的紙上空談。

溫家,溫大學士看著秦卓軒送來的拜帖,日子定在鹿鳴宴以後。他該是要見他一見的,四位閣臣,溫閣老和秦閣老的政見更為相似,可惜,如今只剩年邁的秦閣老獨自在撐著。

伍班的學子在考完後,還是回了書院,比起家裡,還是在書院與同窗一道更舒服些。何況,他們心裡都明白,徐京墨若是打算參加明年的會試,最多也就只有幾個月時間與他們想處了。

他們將自己的卷子默下來交給徐京墨,徐京墨看了後心裡大致有譜了,「你們這次參加鄉試的有一十三人,若是考官沒有文風的偏好,能上榜者約莫十之五六。」

待到放榜那日,果不其然,伍班尹琪、羅浩、孟自強、劉民意、張宇、林浩然六個人都是榜上有名。

鹿鳴宴,六人結伴而行。

秦卓軒發現閱卷時讓他感到欣喜的卷子正是出自這幾人,「你們幾人是同窗?」

「回大人,我等皆是重山書院的學子,剛巧都是一個班的同窗。」

竟然還是同窗,那麼他們這文風定是源自授業老師了,「你們的夫子是何人?」

「徐京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