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真萬確,徐大人說所有的糧食都是提前發,一次上工是一個月,你要報名了,就當天給你這一個月的糧食,等你幹完一個月再給你這個月的工錢。」
能提前給糧食?居然還有這等好事兒,他們以前服勞役都是白干,餓死、累死也沒人管,哪有什麼糧食和工錢。
被問的衙役看著周邊圍上來的百姓,也知道他們不信,別說他們不信,剛開始他也不信。「徐大人是京都派來的官員,這事兒是他主辦,別的我不敢說,但是倉庫里的糧食和銀子都是真的。」
王大壯心動了,他砸吧砸吧嘴又問道,「幹得好,給布帛也是真的嗎?」
「真的,徐大人說,認真干滿六個月的都算幹得好,其他的就比如你發現了哪個地方有不妥或者可以改進的,被官府採納了,也會給布帛當獎勵。」
漁陽招勞役的消息很快的傳到了千家萬戶,徐京墨給的條件在這個時代絕對是最好的,沒有之一。無償給予糧食和銀錢,不能讓百姓安心,也不能重塑他們對朝廷的信心,所以他選擇了這樣的方法。
等到登記那日,左邊是登記處,右邊是領糧食的地方。每個登記報名的人,都可以拿著官府給的一個小牌子去領糧食。這個牌子寫著每個人的名字,日後領工錢,也是憑藉這個牌子。
為了預防有人冒領,左右通路之間都安排衙役守著。
好多人都沒有直接來登記,都在四周觀望著,等他們看見那些來登記的人,都領到了糧食,漸漸的在勞役登記那處排起了長隊。
徐京墨也在,他換了一身深色的長袍,隱沒在人群中。今兒很重要,取信於民才能再談以後。
情況比他預期的好的多,雖然可能只是為了糧食,但是總歸是好的開始。人手到位、錢糧到位,接下來就是修建糧倉了。
徐京墨有些歉意地說,「抱歉,我最近還是會很忙。」
他想和她一起陪著兒子長大,只是眼下確實分身乏術。他不會理所應當地覺得,養育子女是妻子一個人的事情。
「他還小,每日裡睡著的時候更多,而且人也乖巧,並不算辛苦。你忙你的,漁陽的百姓苦了太久了,總要讓他們以後的日子更有盼頭。」
南宮雲辭也是從府城回來不久,不過是碼頭拍賣,她本沒打算親自前去,奈何唐老爺子相邀,她也只能走上一趟。說起來,她也比他好到哪去,這些日子多虧了母親。
「唐家是打算到北邊來拓展生意了嗎?」
算下來,九州北邊的地可比南邊多,唐老爺子可能是想通過南宮雲辭與徐京墨搭上線,直接收朝廷的糧食,大批大量的糧食不比他們自己去收要容易嗎。
「北邊的糧食終歸是要流動起來,他們願意來也是好事。」比起那些只會壓低收糧價格的商人,南宮雲辭更喜歡唐家這種有底線的人家。
聽她這意思是贊同唐家等人來漁陽,「你不擔心有人惡性競爭嗎。」
「南宮家不畏懼任何競爭,何況真有人惡意壓價或者漲價,不還有你這位知府大人嗎。」
徐京墨無奈地笑笑,她總是這樣運籌帷幄。
「借我些人?」
南宮雲辭不明所以地問道,「掌柜?」
「張師傅說要買草木灰、竹蓆放在坑底防潮;還要買許多的木材和磚石。衙門裡的人,我不放心,銀子不能完全交給他們掌管,採買也不行。」
只是吃點回扣他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採買一堆不能用的東西,這糧倉的糧食可就全要遭殃了,這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
「沒問題,不過防潮有個關鍵材料,是銀子買不來的。」
南宮雲辭說的是青膏泥,這種泥是用幾種東西混合而成,可以防潮和防蟲,是每個匠人的看家本領,絕不會對外說具體的材料和比例的。常規的做法,就是現將壁面拍打緊實,然後塗抹一層青膏泥,之後在青膏泥上鋪設一層麻布或葦席。
「張師傅會做青膏泥,他給我的採買清單里包括了所需要的材料。」古代的匠人當真不可小覷,能出類拔萃的,那肯定是有些看家本領壓身的。
漁陽的基建就這樣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徐京墨另闢蹊徑地做了一個招商大會,漁陽要買的東西的多,自然也該貨比三家。不過他不準備搞什麼「低價中標」,一分價錢一分貨,他要的是物美價廉。
各地的商人都聽說了漁陽要找商人來供應東西,他們要的東西還真不少,不過官府的公文可是說了,他們要求帶著樣品、報價去競爭。若是日後提供的東西與樣品不一樣,那麼官府會追責,要求商家十倍賠償,並且這戶商家的子孫三代不得參加科舉。
這處罰不可謂不重,有小心思的商人也的要掂量一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