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知青帶夫回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沈玉蘭來回看了眼,問道:「怎麼?店名還沒有敲定下來嗎?」

宋青燕不好意思地說道:「我們早上已經把合夥開店的協議給寫好了,但是光想著合夥開店,完全沒想著取店名。」

夏桂芝跟著點點頭。

沈玉蘭失笑,「你們可真是。不過,取個店名也不麻煩,像我家的飯館,直接用我的名字來命名的。」

夏桂芝側頭對宋青燕說道:「那我們的店就叫青燕饅頭包子店吧。」

宋青燕不同意,「用我的名字不好,還是用你的名字吧。」

她給夏桂芝的理由,也是十分的有理有據,「雖然這家店是我們夫妻出資的,但是平時的經營管理,得要全都由你們夫妻來負責,也是由你們夫妻來面對上門買饅頭包子的顧客們。所以用你的名字來命名,顧客們就會覺得特別有親切感,走在路上時候,顧客看到你了,他們就可以跟身邊的人介紹說,她就是桂芝,桂芝饅頭包子店就是她家開的,你就相當於是我們店的活招牌。」

說完自己的理由,宋青燕也當著夏桂芝的面問沈玉蘭:「大姐,你們家的飯館由你的名字來命名以後,是不是跟我說得那樣,你成了你們飯館的活招牌,只要看到了你,大家就會想到你們家的飯館?」

沈玉蘭笑著點點頭,「不瞞你們,當初給我們家飯館取名的時候,我們夫妻在私下也是琢磨了很久。」

「剛開始是打算用姓氏來當飯館名字的,可我跟我家愛人的姓氏都比較普通,沒什麼特色。」

「也想著,萬一我們這飯館做大,名聲也做響亮了,用這普通又容易跟別人撞上的姓氏來命名,哪天別人眼紅,也跟著開了一家店名一模一樣的飯館,我們都沒地方說理去,畢竟別人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他們也是姓這個姓氏,只是在用他們的姓氏當飯館名字而已。」

「思來想去,我們夫妻就用我的名字來當飯館的店名。」

「雖然我的名字也算是比較普通,很有可能會跟別人重名,但重名也就這麼幾個,姓氏卻是一大片,被人鑽空子的機率也比較大。」

「也因為我愛人屬於比較內斂,不怎麼擅長交際,我這個人比較會說,跟人熟悉以後,別人記住了我的名字,也就相當於記住了我們飯館的名字,也算是間接地把我們飯館的名聲給打了出去,讓大家知道,在京市還有這麼一家名字叫玉蘭飯館的私營飯館。」

宋青燕就看向夏桂芝,「看,大姐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用你的名字來給店鋪命名,那是能規避不少麻煩,也有不少好處的。」

夏桂芝不再推拒,「好,就聽你的,我們的店名就叫桂芝饅頭包子店。」

沈玉蘭:「既然你們的店名已經敲定了,那我們來寫協議吧。」

宋青燕、夏桂芝過去寫合作協議。

一式三份。

宋青燕、夏桂芝、沈玉蘭各持一份。

協議的內容主要是,宋青燕、夏桂芝合夥開得饅頭包子店會每天給沈玉蘭的飯館穩定提供饅頭包子,然後也寫了結算方式,每日一結,每天由桂芝饅頭包子店負責送貨上門。

夏桂芝小心收好這份協議,她問沈玉蘭:「大姐,明天你們的飯館需要多少的饅頭包子?」

沈玉蘭:「我這飯館每天最少也要上百個饅頭,你們現在還沒有自己的店面,只用房東那個小灶台來蒸饅頭的話,得要蒸好幾回。這一天兩天的,也還好,天天都蒸這麼大量的饅頭,不說房東會有意見,左右鄰居在私下也會議論紛紛。」

「你們夫妻才剛剛搬進去,先熟悉熟悉周邊的環境,我這邊呢,也會儘快給你們找到合適的店面。」

宋青燕跟沈玉蘭也是同樣的意思。

在店面沒有找到之前,用不著這樣急切地履行協議。

不過,她也能理解夏桂芝的這份急切。

好不容易在這京市找到落腳地方,賺錢的方式也找到了,為了能徹底紮根京市,在京市站穩腳跟,當然不能浪費一分一秒時間。

她也知道,夏桂芝是閒不住的人,絕對做不到慢慢坐等著沈玉蘭找到店面的消息。

宋青燕就問夏桂芝:「你們夫妻應該能在今天把行李給整理好吧。」

夏桂芝:「肯定能的,就算不能,先收拾出平時要用的東西,以後再慢慢規整。」

也知道宋青燕不會無緣無故問這話,夏桂芝就追問了一句,「怎麼了?」

宋青燕:「如果明天你有空,不用留在家裡整理行李,我想帶你到京市的各家國營糧油店、國營副食店、國營菜市場轉轉。」

「我們做饅頭賣,得需要大量的麵粉,我們做包子賣,也得需要不少做餡料的食材。」

「可現在統購統銷,你跟你愛人的戶口也沒有在這京市落下來,這京市的供應本你們是沒有的,如果不儘快找找門路,你們用完了從安城帶來的口糧,別說有了店面,這店開不起來,你們夫妻也要因為沒有了口糧而餓肚子。」

夏桂芝頓時恍然。

她拍了拍自己的額頭,一臉汗顏,「我這腦子,光想著賺錢賺錢,但是卻忘記了,想要賺錢,東西也得準備齊全才行。」

宋青燕寬慰道:「頭次做生意,想不周到那是正常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