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燕也是回城知青。
雖然她當初的境遇比現在的知青好太多,但她也能夠感同身受,理解這些回城知青的難處。
宋青燕就對曹玉琴說道:「曹姨,您給的意見非常好,不過我想先去找下知青辦的周主任。」
曹玉琴:「你想從這些知青里招人?」
宋青燕:「現在工作緊缺,城裡剛畢業的學生都不好找工作,更何況從鄉下回城的大齡知青,她們不僅在城裡找不到立足的地方,甚至連家裡也不肯接受她們,有些還是拖家帶口的,負擔更重,如果我能夠給她們提供一份工作,即使不是國營的,她們也會很珍惜。」
曹玉琴點點頭,「你這個主意好,她們的身份資料也能在知青辦那裡查得到,算是比較知根知底。」
宋保旺、萬玉芳也跟著紛紛認同。
就連被曹玉琴抱在懷裡的宋顧顧,她也咿呀咿呀地跟著附和,好似也說媽媽的這個主意好。
第240章 招聘
確定了服務員的招聘方向,宋青燕沒有耽擱,當即去了知青辦。
自從兩年前在知青辦這裡辦好了落戶證明,宋青燕就再也沒有來過。
不過,在私下她跟周主任是有來往的,逢年過節時候會帶著顧志勇上門拜訪,江城那邊寄來顧支書書信時候,如果有空閒,也會到周主任家裡閒聊幾句,說一說顧支書最近的近況,所以到了知青辦,儘管對知青辦是陌生的,但是對周主任就跟親友般熟悉。
彼此都是熟人,宋青燕也沒有繞彎子,直接說明了她的來意,「周叔,是這樣的,我打算在龍興街開家飯館,目前志勇已經帶著人在裝修,大概在四月份開門營業,我家飯館是兩間店面,樓下樓上兩層,差不多需要6名服務員,2名收銀,2名洗碗工。」
「我曾經也是回城知青,太知道知青回城以後的困境。」
「如果來知青辦這裡登記過的知青,她們有想上班的需求,也不介意我家飯館不是國營的,我想跟她們談談。」
周主任聽後,伸手虛點了下宋青燕,「膽子挺大呀,竟然想在安城開私營飯館,你不怕會被查封?」
宋青燕:「周叔,您也是去過京市的,京市早就已經有私營的了,今年更是放開政策,准許這些私營店鋪可以申請營業執照,雖然我們這裡還管得比較嚴,但京市那邊都在逐步開放了,沒道理我們這裡還繼續嚴著。」
周主任:「你的消息倒是挺靈通的,也難怪你有這個膽量敢在我們安城開私營飯館。」
衝著門外叫了聲「小胡」,「把那些回城女知青的*檔案拿過來。」
小胡應了一聲。
沒過一會兒,捧了高高一摞的資料進來。
周主任先大概翻看了一遍,從中挑選出四分之一的資料檔案。
這四分之一,也差不多有三十來份有關回城女知青的檔案。
周主任:「我幫你大概篩選了下,這些女知青,我都算是比較有印象,家裡普遍負擔比較重,只要能有工作,絕對不會挑是不是國營的,看著也比較老實,應該會好好待在你家飯館裡踏踏實實工作。」
宋青燕道了聲謝,仔細翻閱這些女知青檔案。
檔案記錄得非常詳細,除了基本的出生年月,家庭背景,文化水平,之前在哪裡下鄉,連會什麼職業技能也記錄得清清楚楚。
兩年前宋青燕來知青辦辦理落戶證明的時候,檔案可沒有記錄得這麼詳細。
周主任輕嘆,解釋說道:「回城的知青太多了,一波接著一波,本來城裡的工作崗位就緊缺,再來這麼一大波的知青,各個單位部門都頭疼得很,大家互相推來推去,我們知青辦又哪裡能夠逃得掉?為了能夠儘快安置這些回城知青,有關他們的信息自然越詳細越好。」
不過,這也方便了宋青燕,更能夠精準地招聘到她想要的員工。
下鄉的知青,一般在鄉下,普遍是學不到什麼職業技能的,除非有門路,能夠通過村里安排去當小學老師、廣播站廣播員等這些比較體面的工作,大部分知青都是跟村里村民一樣,天天扛著鋤頭下地,干各種農活。
有門路的,早就比宋青燕更早回城。
現在這些還需要知青辦安置的,自然是既沒門路,家裡也使不上勁。
為了能夠提高競爭力,儘快被知青辦安排工作,在職業技能這一欄上,知青們是寫得非常詳細,也不管是不是職業技能這一方面的,只要是自己會的,全都寫了上去,有位知青就寫著,自己曾經在插隊地方幫著做過大鍋飯,碗也洗得又快又乾淨。
可能覺得別的知青也會寫上這個。
這位女知青在末尾地方,特意又加了一句,她把鍋碗洗得都反光,並得到了當地支書、大隊長,以及全體社員們的誇讚。
宋青燕看了下這名知青的身份背景,她是最早下鄉的知青,但也是最晚回城的知青。
今年35歲,跟丈夫離了婚,帶了一雙兒女回城。
娘家父母都健在,家裡有三個哥哥,均都已經早早結婚,各家生了起碼倆個以上的侄子侄女。
文化水平不高,資料上寫著小學畢業。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