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片孤城萬仞山,春風再度玉門關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原本南陽長公主喪夫,傷心難抑,才被特許回宮中小住,現已多年。此番無論誰說,皇帝皆是不曾改口。

旁人還揣測南陽長公主歸封地之時,卻又驚訝於「瑞親王」三字。按前例,皆是皇子成年後先封郡王,待有功績再行晉封。消息遞進正華所時,只蕭承言知,父皇顧慮他成婚後會被掣肘。看著這宮城的天。不知是喜是悲。福兮禍所依吧。

第二道,隨即而發:蕭承言冊封瑞親王。一切儀制按規格冊封。

第三道,被封藏在一個錦盒中。交給當時的太監主管。劉翁。

兩道旨意下發後,當日趙希瑤也隨同她母親勤國公趙家夫人進宮,求見太后。先是恭喜蕭承言冊封瑞親王。有意無意提起了傳言高月盈要嫁於瑞王為妃之事。

太后複述了早間皇上來請安時提起,只給高氏側妃之位。說是承言特意去求的,已心中有人了,定要留著這正妻之位。

勤國公夫人直笑道:「還是您當年指的好。」

常苒未多時也知蕭承言要封親王,並娶高氏的消息。這才放下心來,冊封禮,加上大婚定是要籌備一番的,定不會為著這邊莫須有的事,平白周折多費心思。

但沐秋、沐菊兩人經過此番常苒連月夢魘。才知常苒經過戰場兇險,夫人死在眼前。芷蘭顯然見怪不怪,安慰妥當。

常苒裹在被中,瑟瑟之時,深覺尚戰若是從未出現過更好。

南邊境雲擊城。常衡聽到常苒的口信後,回話:「逐年關係甚好,並未見差池之處。毋多思量。定會當心。勿念。珍重自身。」

可常衡悄回京城,以探口風。若是真有異常,可要遠送常苒,事不宜遲。琴霜似有察覺,哭鬧同行。

常衡皺著眉頭說:「此回生死難定。」

琴霜只道:「能跟著少爺,都好。正因如此,我跟著,才不會惹人懷疑。」

常衡思量之後,著人套著馬車,找人在後護著琴霜。自己帶著兩人先行。子卓亦是堅持回凌洲,一夜未留,即刻返回。

蕭承言冊封禮隆重繁複,封號為「瑞」。建府於東街,離郕王府不過兩院,卻是大了兩倍不止。出宮之際,立於皇城最高位朝遠望去,未有一絲感情流露。此刻,沒有削位,沒有罷黜,沒有流放。依舊是親王。得了恩旨,隨時進諸宮請安,回宮居住無須再請旨意。

下了城牆,瞧著那棵大樹,蕭承言踩在地面之上。那酒罈子該還在此呢,還不到挖出來的時候。

禮畢二日,宮中立頒聖旨:「昌平侯嫡女高氏,出身名門、秀外慧中,配於瑞王,為側妃。」

蕭承言聽聞之時,正在院中。抬頭看那圓潤碩大的太陽。直晃得睜不開眼。笑意甚滿。

蕭承澤聽聞之時,再三確認,高氏只是瑞王側妃,不免心慌。進宮覲見,皇上支出眾人,只問道:「若是將你貶黜,一無所有,才讓你娶常氏為妻呢?」蕭承澤思慮良久,還未待答時,皇上卻道,「我雖不知那常氏心意,可你和承言心意我已知了。你再回去想想,我不喜常氏女在你們其中來回攪隔。權位還是女子,回去自己思量好了再來答吧。」

高氏一族也甚是吃驚,再求宮中,嫻妃未見,只傳話道:「側妃已是盡了全力。瑞王前途無量,側妃未必沒有出路。先別鬧了,先嫁進去才是正理。」

原本都按正妃備的嫁妝。幾大箱正紅新衣,生怕旁人不知她是正室。可這旨意一下,雖還是積極備嫁,卻到底惹了京圈笑話一場。

相繼傳出瑞王正妃為勤國公府嫡女。

凌洲,凌安學府。

毫無預兆,周先生於某日,突然說:「學業已盡。老夫過幾日便歸隱。望諸位,日後學有所用。不指望諸位哥日後登閣拜相,錦綢加身。能盡己知其用便成。明年春闈,若是有心者得中,便手抄一本《道德經》時常閱讀便好。也不必找老夫相告了。若是無心侍奉朝廷,做什麼都成。只是草莽悍夫還是罷了。」

又看著屏風另一側又道:「自古言,女子無才便是德。老夫可是不認。五位小姐學識絲毫不曾遜色,只是眼下科考不由女子,唉。無妨,終有一日,女子也能科考也,是為正道。屋外山高地闊,無畏困在宅院麻木迂腐。望以後能教養後輩。後輩上進,亦為正道。」<="<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