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們同樣不在乎姜家,不在乎天殷。在你們看來,偌大的天殷,也不過是地下神國留存在神舟大陸上的『活遺體』。
「我說得對嗎?陰大長老。」
第330章
「……你從小就很聰明,非比尋常的聰明。」
面對姜胤業的質問,陰守安的態度卻堪稱平靜:「和恆常這大咧咧的丫頭不同,你總能發現那些常人不會注意到的幽微之處。為王者,不為他人言語所惑是一件好事。但有的時候,不要去深究隱秘才能過得快活。知道得太多,對你,對天殷,都沒有好處。」
「但我實在很好奇,陰長老。」姜胤業款款一笑,「金鳧帝究竟為你們許下了怎樣的願景,才讓你們不惜耗費數百年的光陰、捨棄天殷的盛景去追尋一個渺茫的未來?」
「爾等小輩,與我等之間橫亘著一眼望不見底的溝壑。老夫從不指望你們能夠理解,更無意白費口舌。」陰守安並沒有中姜胤業的話術,而是半帶自嘲半帶譏諷道,「與其說是我們追隨她,不如說是那個苦難的年代造就了我們。是吾王告訴了我們生命的意義,是她率領吾等自蒙昧絕望中開闢出一條路來。」
陰守安從不奢求他人能夠理解,他生於何等絕望的時代。
與那每一寸
國土都迴蕩著理想之詩、閃爍著麥穗光輝的人皇時代不同,五轂國崩塌後的那段歲月稱得上神舟的至暗時刻。上清界新生代弟子死傷慘重,不少大能因此道心受損,不得不閉關靜修。更有甚者不顧元黃天的態度而擅自篡改了天景百條的制約,不允許門下弟子再涉塵世。隨著壽數的差異與天景百條的制約,兩界之間的隔閡越演越深。在那片遍布天災與獸潮的苦難大地之上,凡人如匍匐行進的螞蟻。他們一次次地重建家園,又一次次地目睹家園的傾毀,除了麻木承受,他們別無選擇。
但那時,天光雖然蒙昧,人心卻是光明敞亮的。
金鳧帝殷扶桑,她是人皇氏的血脈,是五轂國遺民。但她從不將這些在世人看來高貴無比的身份掛在口頭,她率領著子民遊說各方勢力的領袖,將離散的黃沙擰作繩索。陰守安還記得自己被測出仙骨、即將前往上清界的那天,他們的王領了一大幫鄉民,捧著鮮花綢緞而來,為他鋪了一條錦繡之路。
「好好修行,早日學有所成咧!」本該金尊玉貴、卻硬生生將自己曬成小麥色的王女咧嘴笑著。那時的殷扶桑還未成為部落的領袖,但卻已經是鄉民認可的王者。她用了很大的力氣拍他的肩膀,拍得砰砰作響。看著王與鄉民們的笑臉,陰守安卻莫名難受。他哽咽著,說待自己學有所成,一定會回到故鄉。
王說,回來做什麼?窮鄉僻壤的,能出去是好事啊。若能得道飛升,你便能逃離先祖所說的未來了。
他說,不,我要回來,一定會回來。你不要嫌棄我,也不要趕我走。我和你們流淌著同樣的血,這裡永遠是我的故鄉。
王笑了笑,給了他一個用力的擁抱。她說,你不用回來,但這裡永遠是你的家。
後來,一場洪水摧毀了他的家,部落不得不再次開始遷移。散軼於神舟大陸的五轂國遺民都在尋找求生之法,但這片大地上有太多試圖將他們摧毀的風雨。九卿九賢氏族分崩離析,巫祝一脈的弟子對塵世灰心,隱入山林不問世事;巫賢的子民向北向西而去,試圖在苦寒之地尋求一線生機;姬家則率領著子弟前往東海,因忠誠與念舊而立下了「不可忘祖自立」的誓言……陰守安再次回歸部族時,為了求生,殷式已經與若水江氏並作一族,共稱「姜氏」。
那時的殷扶桑已經繼承了部族領袖的地位,因常年戴著人面鳥的假面,又有呼風喚雨之能,故而被世人稱作「金鳧帝」。她褪去了年少的稚嫩,不再肆無忌憚地大笑,黃金假面掩蓋了她的喜怒與神情。她的變化令人感到惶恐,但再次相逢時的擁抱與脊背上傳來的沉重的力道,又仿佛什麼都沒變。
姜家打出了五轂國遺族的旗號,吸引了許多有才之人的投靠,女丑便是那時候出山而來的。金鳧帝做出預言,發動戰爭,世人鑽研詭秘,推行大計。那時的姜家看似鮮花著錦,實際有烈火烹油之相。所有人都破釜沉舟,義無反顧地投身烈火,只為了將火焰的餘光延長哪怕只是一息。
「我們時間已無多,無論如何都要為後人鋪路。」
她話音沉沉地這般說著,不知為何,陰守安卻突然讀懂了王從未向他人言明的恐懼。
五轂國傳承已絕,王是承載那個秘密的最後的傳人。她並不能肯定人皇氏的傳承還能重臨大地,而後世之人如果無法得到傳承,他們如何應對高天之外的威脅與神舟傾覆的劫難?王無捫心自問,漫長的歲月是否會令人族麻痹大意,最終失去對天地的敬畏之情?神舟大陸的神明已經遁入虛空,人皇氏既然斷絕了神明為世人選擇的路,自然有引領世人開拓新途的職責。無論如何,長夜將臨之際,她不能熄滅世人最後的炬火。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