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小丫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枯是一句方言,意思就是用油炸的很乾巴的意思。

這話說的錦娘都有些饞了,又聽方巧蓮道:「我們本來就不是何家的人,能吃一頓下等飯就不錯了。只有主子身邊的大丫頭,和貼身伺候的丫頭們才有小灶,我不清楚周家如何,反正在何家,是這樣的。」

她們四個人中,只有方巧蓮的娘在大戶人家做工,所以她了解的最清楚。

吃個東西原來也分三六九等,甚至方巧蓮還道:「這受寵的主子和不受寵的主子也有區別,看似份例差不多,其中區別大了。她們的月錢未必有咱們高,可是主子穿不完的衣裳首飾賞錢,若是家的婚喪嫁娶全包括在內。」

大家聽的目瞪口呆,錦娘就很清楚這其中區別了,這就類似於體制內和私企的區別,體制內工資看似並不高,但其實雙邊公積金,社保都交的相當高,還是鐵飯碗。私企就不穩定了,有時候工資高,流動性還大,沒保障。

出門在外,大家其實都很節儉,船在京西南路的襄州府靠岸時,她也只捨得拿出一文錢買兩個饅頭打打牙祭,再用一文錢買了一貼咳嗽藥,另外一文錢買了一捧醃藏的蔬菜。

好在過了京西南路就進入河南地界,很快就到了汴京,她們棄船轉板車,沿途看東京。彩樓歡門鱗次櫛比,大伯們站在門口迎來送往,還有腰間繫著青花布頭巾的焌糟們為客人換湯斟酒,除了正店之外,腳店也是十分熱鬧,人群往來絡繹不絕。

「汴京真的比咱們江陵繁華許多。」

錦娘聽江善姐感慨,也是忍不住點頭。

穿過大街中央,便又往馬行街向北,這裡卻是醫鋪林立,婦女產科,小兒病症,連專門治耳聾的藥都有,街道兩側坐診的大夫們都穿配金紫服飾,看著就氣派。

她們這些女孩子還想多看看汴京風貌,但是很快就從甬路街到了烏鵲巷的周家。

錦娘扯了扯自己的衣裳,她們在臨下船之前都把自己的新衣裳拿出來了,她有一件淺紫色的貉袖,當然不是用狐裘做的,而是把之前她小時候穿的棉衣的綿拆下來做的,配著乳白色的裙子,腰間系了個自己做的紫色的長絛帶,頭上則梳著雙垂髻,看起來既清爽又雅致。

比起她來,秦霜兒就更打扮的喜人了,梔子黃的旋襖配著杏黃色繡蝴蝶的旋裙,同樣的雙垂髻,她還綴上了兩朵絨球似的花來。

然而她們來的不巧,周大夫人蔣氏的娘家堂嫂去世了,她奔喪去了,連蔣氏的陪房也一併都去了,錦娘和其餘三位繡娘還有陳娘子一併坐在一個偏窄的院子裡等。

錦娘以為的封建壓迫是或打或罵,實際上從進門一開始,她們就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甚至在這裡坐著等安排都不敢說一個不字。

真正的壓迫是徹底被無視。

等,繼續等吧。

坐在這裡水米也不敢進,就怕要解手,解手可不知道地方,還得麻煩別人引路。

一直等到午後,見一個穿著綠綾襖紅綢裙的姑娘走了進來,她頭上插著兩根金釵,正攏了攏衣襟,站在門口並不進來,只見陳娘子趕忙站了起來:「給您問安了。」

那姑娘才笑道:「你就是何姨媽那裡送來的繡娘吧?我是大夫人身邊的嫣紅,她現在正從蔣家回來,要見見你們呢。你們一路長途跋涉而來,辛苦了吧。」

「不辛苦,坐的官家的船過來,一路很是穩當。」陳娘子絕口也不提何家的任何不是。

嫣紅又領著她們過去,錦娘尾隨陳娘子後面,因為她的月錢是比其餘三人要高的,所以站位也是如此。來不及細看周家的院落,她只覺得這裡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格外的不同。

蔣氏的院子進來,一條小徑直通正房,兩邊草木扶蘇鬱鬱蔥蔥的,正房三間糊著明亮的高麗紙。進門就是一扇剔紅百寶嵌博古紋圓座屏,繞過屏風又有專門打帘子的丫鬟掀開大紅猩猩氈子,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細細的牙桌上的擺著泉窯青釉的香爐,燃起裊裊青煙,撲鼻而來的甜香。<="<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