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娘看這雀鳥惟妙惟肖的,有些驚訝:「這是什麼?」
羅玉娥笑道:「你弟弟自個兒雕的,之前你到汴京,我和你爹先在你舅家幫忙,就替他買個木頭玩意兒,本來是買著玩兒的,後來他自個兒常常拆了自己拼,你看他這么小的人,他手有勁兒。」
錦娘見弟弟的指甲上還有倒繭皮,心中暗自訝異,又摸了摸他的頭:「揚哥兒真聰明,讀書怎麼樣?」
「在江陵有好些小夥伴玩兒,在汴京蒙學,他說話有鄉音,先生倒是還好。」羅玉娥道。
錦娘則道:「無事,現下咱們在這裡定居,揚哥兒慢慢就熟悉了,蒙學學好咱們十歲之前參加童子試,若考不中就尋一個好一點的書院讀書。總之,在汴京讀書,肯定比江陵要好的。」
魏雄和羅玉娥在兒子讀書方面都聽女兒的,只是羅玉娥道:「揚哥兒年紀小,吃不慣汴京的飯菜,苟秀才那裡好些學生的父母都送飯去。」
「若是離的近就送,離的遠就讓弟弟多適應,否則你們日後做生意也不好再送,他總要適應。」錦娘喜歡自家的氛圍,做什麼事情都有商有量。
飯菜很可口,爹把鵝腿特地留給她了,錦娘吃不完了,他還固執的讓她吃,錦娘失笑,家人就似這樣,不管你多大了,多能獨當一面,他們都怕你吃不飽吃不好。
豆燈之下,一家人吃個精光,鍋里留的熱水,錦娘洗了手腳,沾上枕頭就睡了,早上起床,正準備喊「四兒」,才發現自己在家中,她自個兒都笑了。
早上,外面蓋了雪,錦娘攏了攏衣裳,她聽娘在後門找人花六十文買了一擔木柴。冬日、炭和柴都是必須品,且快過年了,如若不備下,到時候過年還買不到。
鍋里熬了豆粥,配著一小碟鹹鴨蛋,錦娘吃了個肚圓。
正好爹送了弟弟去學堂後回來了,他們夫婦為了這個宅子忙活了兩三個月,找鋪面的事情就耽擱了,更何況現在天兒太冷,還有許多地方插不下腳去。就拿她們附近的州橋夜市,擺攤都嚴絲合縫,根本沒地方出來,因此夫婦二人決定明年開春再找地方做生意。
這點錦娘倒是同意:「反正咱們如今除了揚哥兒讀書,倒也沒有旁的開銷。」
爹娘幫舅舅起早貪黑做了一年,才換開一年的經營權,二人省吃儉用做了兩年,又急著上汴京,也需要休整一二,就莫說是他們,便是自己,也巴不得在家歇息幾日。
成日做活兒,如今閒下來,錦娘也是有些不適應。爹娘都是特別溺愛孩子的,她家務活不必做,遂出去街上找木匠定了兩樣繡架,去程牙人那裡問文繡院的情況。
只不過,成日這裡僱車也忒麻煩了些。
魏雄也覺得如此:「不如咱們買頭驢,十二貫一匹就可以買上等的驢。」
「成,馬車咱們買不起,騾子也得一百貫,毛驢兒倒是可以。日後咱們去哪兒,一家人也方便,不過,得我考上文繡院再說。」有了收入,再提買車的事情。
魏雄頷首:「是這個理兒。」
錦娘知曉爹娘賣了家中的車馬來京,反正日後做生意送人搬運東西都用的上,何必節省這個錢,有錢不就是用來改善生活的麼?可是現在她剛從周府回來,暫時處於失業的狀態,就不能再從本錢里把錢拿出來坐吃山空了。
要說錦娘從周府把另一個鐵湯瓶帶出來了,所以家中如今有一對了,正好一個鐵湯瓶用來喝熱水,另一個則用來洗澡。
此時,她就揣著一個熱茶坐在堂屋裡喝水,就這樣坐著都覺得很愜意。
可愜意沒多久,就見有人敲門,羅玉娥把人迎了進來,原來是三叔一家和阿奶她們過來了,是啊,三叔也在臭水巷附近做饅頭生意,她倒是忘記了。
聽娘說她們搬過來之後,三叔有意交好,親自教爹做汴京人愛吃的籠餅方子。如此,羅玉娥倒也不便說什麼了。
錦娘也出去叫人:「阿奶,三叔,三叔母,瑩娘妹妹。」
瑩娘笑道:「二姐,阿奶一直想見你呢。」
「我也記掛阿奶呢,來來來,都來堂屋坐,我去斟茶來。」錦娘拿出粗瓷碗,裡面都放的散茶沫,出來的時候外面也聊上了。
娘和三叔母關係素來很不好,還曾經吵過架,現在卻還能說話,錦娘覺得中國似乎都這樣,大家為了面子上好看,都會刻意忽略曾經的不快。<="<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