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可見是高手在民間,也不知道他們北方農村為什麼有會做生煎的人,還是個最遠只去過鎮上的大嫂。人家完全是自學成才!

大家還真的都賺到了錢。雖然他們的生意比孫曉父女的炸雞生意略差,但是人家比他倆勤勞啊。

這爺倆也就在家門口的大集上賣,人家可是拉著傢伙什到處去趕集的人!整體上賺的可能比他倆還多。

當然,他倆也沒少賺就是了。

家裡的條件眼瞅著就好起來了。添了吊扇,買了電視。

為了合夥做生意方便,在徐奶奶的同意下,孫敬亭父女倆把前後院打通了。

他們兩家在院子的西邊都留出了一個過道,只要把中間的隔斷牆拆了就好。這面牆原來也是用石頭隨便壘起來的,拆起來非常方便。

孫曉家買電視的時候,本來要給徐奶奶也買一台,但是徐奶奶擔心電視會讓她家過於熱鬧,拒絕了。

她的擔心不無道理,這年頭,誰家有台電視機,都免不了周圍的小孩到點來蹲守。

孫曉家,每天晚上六點半,就會迎來一群小朋友,等著看動畫片。

該怎麼說呢?幸虧這時候供電不穩,隔三岔五就停電。他們爺倆才能時不時的消停一天。

後來,在孫曉的建議下,孫敬亭索性在家門口擺了張桌子,還準備了好幾個小板凳,一到晚上就把電視搬出來,直接公放。

吸引的不僅有小孩,還有看電視劇的大人,那時候電視台播放《婉君》,所有的大人小孩都會跟著哼一句「一個女孩名叫婉君」,看完了就在一起討論誰誰太可憐,誰誰太可惡。

孫敬亭在旁邊兜售花生瓜子糖豆,也賺了不少呢。

第101章 被超生的二女兒(11)

兩年時間,孫曉的家發生了很大變化。

臨街的東廂房經過改造,只隔出了一小間繼續做廚房,剩下的一大間經過裝修變成了一個小賣部。出售各種生活日用品,父女倆有了非常穩定的收入。

而且,大家都發現,自從過繼了孫曉,敬亭叔每天都容光煥發,越活越年輕了,就連以前半禿的頭頂,都長出了烏黑的頭髮。就跟逆生長一樣,現在看著也就剩30來歲了。

愛開玩笑的大哥們,跟他說:「叔,再過幾年,你是不是就剩20歲了?」

可不是嗎?原來站一塊,還能看出敬亭叔比他們大,現在,人家看著比他們還年輕了。

孫敬亭摸著腦袋嘿嘿笑:「不至於不至於。這不是每天高興嘛,一高興,人就顯得年輕了。」

「那也沒見過把臉上的褶子都高興沒了的啊。」大哥們語氣那叫一個酸。

別說敬亭叔了,就連絕戶奶奶都年輕了啊。以前頭髮幾乎全白了,現在都半黑半白的,整個人也每天樂呵呵的,看著精神的不得了。70歲的人看著跟五十歲似的。

本來大家是酸得不得了的,但是再看看孫明生夫妻倆略微佝僂的腰,瞬間就自愈了。慘還是那倆慘。

這兩年,大家跟著一起養雞,做小生意,也都賺了不少錢。就他倆,也不知道在想什麼,不跟著大家一起干,跟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了。

92年,孫曉跳過育紅班,直接上小學。這時候的學費已經漲到15塊一學期了,另外還要單收雜費。再加上買練習本和筆的錢,一個學期,差不多需要50塊錢左右。

一年級有兩個班,每班有四十多個人,學生從五歲到九歲的都有。

入學並沒有明確的年齡限制,也不需要限制。事實上很多孩子入學都晚,年齡段集中在七~八歲。

比如孫慧,不知道為啥,比原世界晚了一年入學,現在和孫曉同級不同班。孫慧這孩子心也挺大的,見到孫曉,還會喊聲小姑。

也或許,小孩子忘性大,之前的事情已經不記得了吧。反正她們之間的接觸,也就是兩年前的那一次而已。

上學第一天,班主任桑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1」,問:「誰認識這個字啊?」

孫曉無語,除了她,大家都上過育紅班的,問這個不是太小兒科了嗎?

老師點了一個叫楊建華的同學來回答。

楊同學長得高高壯壯,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站起來,響亮的說道:「yi」。

老師又在黑板上寫了個「一」,問他:「這個呢?」

楊同學思考了一會,大聲回答道:「扁擔。」

老師被他噎住了,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全班爆笑,所有的同學都向後扭著身子,試圖看清楚這位給全班帶來歡樂的楊同學長什麼樣。連孫曉都笑得前仰後合。

老師也想笑,他一邊忍著笑,一邊用小竹竿敲著講台上的桌子,喊道:「都別笑了,坐好,聽老師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