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南平生產隊設計了合理的水利灌溉系統,還從縣裡的農機站弄回一個被淘汰了、即將被送到廢品回收站的發動機,敲敲打打的給修好了。
從此,發動機一啟動,就能把水從水庫、水井中抽出來,通過水渠輸送到田地里。
南平的這批知青還成了縣裡有名的「收破爛兒的」,人家淘汰的廢輪胎,他們收了;人家淘汰的廢鏈條,他們也收了。收的多了,竟然就鼓搗出兩輛完整的自行車,還挺好騎的。知青院留了一輛,另一輛就送給了生產隊。
他們還幫助梅山公社建了一個水泥廠,從此,架橋鋪路,修水庫挖溝渠,總算不用擔心沒有材料了。
知青們雖然叫知青,但其實學識有限,有的地方不懂,沒關係,寫信、打電話,找外援。再不行,還有小苗和陳知言助攻呢。
事實上,小苗也沒發揮多大作用。主要是陳知言。
有時候,她都覺得,陳知言這人懂得太多了點。但是她悄悄查看了一下,又沒發現什麼問題。
不管了,反正把問題解決了就行。
梅山公社感激知青們的貢獻,給了他們不錯的待遇。他們雖然待在農村,但是和城裡工人已經沒什麼差別了。有錢有票,生活水平噌噌上漲!
大隊長走路帶風,被邀請到全縣各地做演講,宣傳南平生產隊先進的知青管理經驗,如何讓知識青年更好的在農村大有作為,據說間接改善了好多知青的處境。
第186章 被當擋箭牌的知青(17)
他們這一忙,就是兩年多過去了。
時間已經到了74年。
這一年的冬天,知青院辦了兩對新人的婚禮。錢來和瞿麗霞終於修成正果,秦峰和方小雨也跟著湊了個熱鬧。
他們並沒有大宴賓客,就是知青院的人一起聚聚,再邀請幾個村幹部來做個見證。
婚宴上,大隊長一邊吃飯一邊長吁短嘆,怎麼就沒有一個知青跟我們生產隊的姑娘小伙看對眼兒呢?這些孩子們內部消化,過幾年肯定要走的,留不住啊。
苗書莘湊過去:「大隊長,大喜的日子,您嘆什麼氣呢?」
「我在想,你們以後要是走了,我們生產隊可怎麼辦喲。」
「這還不好辦,你們培養自己的人才啊。你看我們,也就是初中高中畢業,關鍵是肯學習,肯鑽研。咱們生產隊那麼多年輕人,小孩子個個看著都機靈的很,讓他們好好學習,將來掌握了知識,回來建設家鄉嘛。」
大隊長:「你說的有道理!我要告訴家長們,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像你們一樣的好青年。」
此後,南平的孩子們就過上了點燈熬油水深火熱的生活!
家裡整天孩子哭大人叫,為了作業雞飛狗跳,小朋友們用生命發出吶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作業?」
作為被小朋友們詛咒的幕後黑手,大隊長噴嚏連連。
為什麼家長們會那麼積極的配合呢?當然是看到了知青們依靠知識過上了好生活,這讓他們意識到,學習還是有用的。
以前他們對於上學念書是真的不屑一顧。看看這些城裡孩子,都上過學,號稱知識青年,結果呢,還不是要跑到農村來,和他們一樣下地幹活掙工分,還不如他們能幹。上學有什麼用?
但是現在,他們的認知發生了變化,上學還是有用的。他們自己已經沒機會了,所以,壓力就給到了孩子身上。
已婚夫妻和單身男女住在一起,到底還是有點不方便。
結婚以後,兩對夫妻就搬出了知青院,在村里租房子住。
他們結婚前,大家曾經就租房還是建房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
錢來是想申請宅基地建房的。
苗書莘猶豫道:「咱們遲早還是要回城的吧。雖然這兩年在這裡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可是,總有一天,我們的能力也發揮完了,不能再給農村帶來新的變化了,我們可能還是要回城去繼續學習,提升自己,才能繼續為祖國建設做貢獻啊……」
瞿麗霞:「回城去哪兒學習?跟誰學呢?城裡都不見得有更多值得學習的東西。」
陳知言小聲道:「當我們現有的能力無法推動社會進步了,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我們還是需要回到大學去,讀書、做研究,去發明創造,拿出新的東西。所以大學遲早會複課,高考也遲早會恢復的。」
所有人都若有所思。
就在這一刻,所有人都堅定了繼續讀書的決心。活到老學到老,這也是領導教給我們的至理名言。
幾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在大家都能有機會擺脫繁重的純體力勞動,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的情況下,南平生產隊的知青院氣氛一直都是積極向上的。
每個人都很忙碌,甚至不比下地幹活輕鬆多少。但是這兩種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這種忙碌,反而讓每個人都保持了前所未有的意氣風發。
就好像地質勘探工程師,辛苦不辛苦?那肯定是辛苦的,但人家肯定不會像下鄉知青一樣覺得自己被繁重的勞動和艱苦的環境壓得喘不過氣,也不會覺得自己被無休止的忙碌蹉跎了時光,因為他做的,就是他想做又擅長做的事情。而每一次的發現都會讓他興奮不已。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