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就當個普通台面使,上面也可以放東西。但是一旦到了過節的時候,它立馬變身,被清理的乾乾淨淨,上面要放香爐和貢品,是祭拜的第一步。先拜完老天爺,才能拜別的。連祖先都要排在後面。
王春妮兒和張文娟包了一下午。不光要包夠三十晚上吃的餃子,還得把初一早上吃的給包出來。
他們吃的還不光是餃子,裡面還混了幾根麵條。餃子是元寶,麵條是串元寶的線。這兩樣必須都吃,才能保佑你來年發財。
等到走完全部程序,回家的時候,天已經很晚了。
方大伯送大家出門,叮囑道:「明天早上早點來,吃完餃子咱們一起去拜年。」
初一拜年也有很多講究,同輩的男人湊一波,說去誰家就一起去誰家,到了那兒也有的聊。同輩的女人湊一堆兒,也是一起去拜年。
大家都按照輩分排序,從最大輩的開始拜起,往下類推。
雖然他們拜年的對象差不多,但男人和女人是分開走的。
而且神奇的是,他們經常都能岔開,湊不到一起去。
方家兄弟輩分小,來給他們拜年的人很少。
寶珠家裡通常就接待兩撥人,一波來的特別早,就是牛蛋和二蛋,倆人吃完早飯就先跑過來,問二哥和二嫂過年好。
另一波就來的特別晚,通常是拜年接近尾聲了,同輩的兄弟們,以及和寶珠一輩的侄子侄女們會來拜年。
正月初一拜完年,初二就開始走親戚。
初二回娘家,初三開始就按照親疏遠近排序。老一輩的親戚通常都放在最後走。
比如有的人家,太爺那一輩的親戚依然在走動,但這門親戚就放在最後面了。
上泗走親戚的習俗也特別有意思。
你帶到親戚家去的禮品,他們不能全都留下,最多留下三分之二,超過這個量,就會遭人恥笑。其實三分之二也會遭人嘲笑的,標準的做法是留一半,壓回去一半。這樣才顯得你會做人。
所以走親戚帶禮物,要帶雙數,這樣方便人家留一半。
禮物的標配里還包括一塊兒肉,被稱為「禮條」,這是肯定會留下的。
別看過完年你需要走的親戚恨不得有十幾家,但其實你只需要準備一到兩份禮品就行了。
禮品最大的作用,就是周轉。你買的禮物送到了親戚A家裡,親戚A家的禮品送到了親戚B家裡,親戚B的禮品送到了親戚C家裡,親戚C的禮品又回到了你家。
有人曾經給自己家的禮品做過記號,發現它在外面流浪了10天之後又回來了!
還有人開玩笑說:「走親戚的最終結果,就是把新鮮的肉走到臭,然後把這塊臭肉吃下去。」
這話有點誇張,春節過後天氣是很冷的,肉可能是不新鮮了,但還不至於臭。
但要是趕上哪年天氣不夠冷,那確實是會臭的。
上泗的這些親戚關係,要說「禮輕情意重」吧,你送的禮要是差一點,就會被人說道一整年。直到你明年送對了,才能一雪前恥。
要說大家看重禮物吧,還真不是,家裡條件差點的客人,大家都會儘可能少留東西,有時候也就留個四分之一。一點不留也不行,會讓人覺得你看不起他。
所以,大家可能更看重的是「禮」,而不是「物」吧。哪怕打腫臉充胖子,過年的這個「禮」也必須準備到位了。
寶珠家只有3門親戚要走,一是姥姥家,二是姑奶奶家,三是方立夏家。前面兩家需要全家出動,立夏姐家只要寶珠去就可以了。
平時走親戚都可以隨意,但是拜年就只能是晚輩給長輩拜。沒有長輩去看望晚輩的道理。
方老頭雖然不怎麼樣,但是他有個好姐姐。大姑奶奶名叫方修玉,性格開朗直白,人也孝順。她嫁的比較遠,都不在一個公社了。走路去她家,得快倆小時。
方修玉不是伏地魔,但她盡了最大努力幫助方學武兄弟倆,尤其是在方奶奶去世以後。在最艱苦的年代,她省下半袋地瓜干,自己親自背著給兄弟倆送來。
大姑爺爺機緣巧合到了煤礦工作,成了一名礦工,職業便利,有時候能弄到點品質很差的碎煤,她也會讓自己的兒子給送來一點兒。
方學武兄弟倆感念大姑的幫助,每年去看兩三回,送禮送的心甘情願。
寶珠家的親戚初四就走完了。接下來就是真正的悠閒時光。
傅彥慫恿方立秋兄弟倆:「你倆雖然是初中畢業,但也放下書本好幾年了,我就更別提了,是自學的。究竟學到什麼程度也不清楚,要不,咱們讓寶珠給弄個學習計劃吧,正好她現在還沒開始上班,有空閒。」
方立冬拍著胸脯應下了這件事:「我去跟寶珠說。」
就這樣,寶珠直接開小班授課了。
先給他們把初中的知識查缺補漏,夯實基礎之後,再開始學高中的內容。
授課地點就在方大伯家裡。
對於孩子們愛學習這事兒,家長們都是樂見其成的。立秋和立冬當年沒能上高中,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成績平平,確實沒考上,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家裡條件不太好,沒法兒讓他們去復讀了。
現在孩子們願意繼續努力,那當然得支持啊。哪怕學了也看不到實際的好處,但是學到的知識終歸是自己的,跑不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