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北笑眯眯:「好啊,那我暫時沒有想要的,等我想到了再說吧。」
邵遠和邵北又在家長會上出了一次風頭。
魏老師眼明心亮,心裡明白班級的變化和邵北的到來肯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把邵北同學誇了又夸,不光自己學習能力強,還能帶動身邊的同學共同進步。
儘管三好學生和巨額獎金都被證明是子虛烏有,但是大家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更關鍵的是,努力是有回報的。看著自己的成績一點點的在提高,成就感不言而喻。
家長會結束的時候,張金鳳的爸爸,張冬秀同志,特意跟邵北道謝。
「這個學期多虧了邵北同學關照,金鳳比以前放鬆一些了。叔叔謝謝你!」
「叔叔您太客氣了。張金鳳同學特別努力認真,就算沒有我,她也會不斷進步的。」
張冬秀了解自己的女兒,她應該會有進步,但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他女兒學習,那就跟熬鷹似的,純粹就是在熬自己呢。
他看著自己的女兒小小年紀就開始殫精竭慮,心疼的不得了,但是卻幫不上忙。他當年高中都沒上完就去插隊了,根本無法輔導女兒的功課。
說起張冬秀,還有一件特別好玩兒的事情,是邵北和張金鳳熟悉了以後,聽張同學講的。
她爸當年是主動下鄉插隊的,那是1965年,那時候下鄉都是自願的,城裡吃不飽,就往農村跑。就這樣,張冬秀加入了黑省安山農場的建設兵團。
兵團的條件很好,每個月給25塊錢工資,只需要往連隊交6塊錢,就可以吃飽飯了,而且吃的都是細糧。他們連隊還養奶牛,偶爾還能喝上牛奶。
就連干農活,都是機械化,沒辦法,農場太大了,一眼望不到頭。張冬秀在那兒待了14年,都不知道自己的農場究竟有多大。
他們每年從4月份開始,一直忙碌到11月份,其他時間就是休息。待習慣了,也不覺得東北有多冷。穿棉衣棉褲戴棉帽子,就是不能戴口罩,一出哈氣,就凍臉。
和那些到公社插隊的人比起來,他們真的幸福太多了。
79年回城的時候,他的工資已經長到了50塊一個月。倒是回城以後,工資要從頭開始算起,變成了不到40塊錢,以後再慢慢長。
張冬秀到了東北很快就和兵團里的女同事結婚了,沒多久就生下了張金鳳。他的愛人是黑省人。
那個時候,孩子的戶口都是隨母親的。按理來說,張金鳳的戶口就不能跟著張冬秀進京,只能隨母親留在黑省。
但是當時辦理回城手續的同志一聽張冬秀的名字,本能的就以為這是個女同志,就把他女兒張金鳳的回城手續也一塊辦了。
張冬秀一看這個烏龍,拿出了平生僅見的速度,立刻、馬上、十萬火急的把自己和女兒的戶口給遷回京了。解決了女兒進京以後的入學問題。
就算辦回城手續的同志後來發現了錯誤,但是張冬秀戶口都遷完了,人家也就將錯就錯了,沒再難為他,主要是糾正這個錯誤也比較費事。
這事兒,讓和張冬秀同時插隊的好幾個夥伴簡直羨慕壞了。
據張冬秀同志自己講,他從小因為這個名字受到的嘲笑,在這一件事情上都彌補回來了。以前他特別嫌棄自己的名字,從這以後提起來都是美滋滋。
他就生了張金鳳這麼一個寶貝女兒,對她是真心疼愛的。雖然他女兒不夠聰明,但是特別乖巧懂事,知道心疼人,怕父母為她的成績擔心焦慮,總是特別勤奮,有時候他們做爹媽的都勸她要勞逸結合,甚至媽媽到點就盯著她洗漱、熄燈、上床睡覺。
但是張金鳳也是個執拗的性子,她是一定要努力的。媽媽不讓學習,她就鑽進被窩裡,打著手電筒用功,那倆酒瓶底兒就是這麼來的。
邵北覺得張家人都挺好玩兒的,也就更樂於隨手幫一把。反正張金鳳同學所求不高,她就想穩穩噹噹的考上個京城的大學,畢業以後能夠分配到一個鐵飯碗,自己的後半輩子有了保障,爸爸媽媽也就不用操心她了。
據她講,她爸媽總是擔心她的後半輩子沒有著落,特別努力的攢錢,就想把她後半輩子活下去需要的錢都攢出來。他們平時養張金鳳不摳搜,但是錢用到自己身上,那是真的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第303章 真千金也是假的(22)
現在已經是1986年了,京城人的生活其實已經普遍好轉,但是張家父母依舊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一件衣服恨不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張金鳳覺得,都是自己拖累了父母。
她多次勸說,跟她媽說:「我有手有腳,以後就算去掃大街也能吃飽飯,您不用把錢都給我攢著,您該花就花。」
但是她爸媽和她一樣執拗,虛心接受,堅決不改,就是得給女兒攢錢。
張金鳳也是沒轍了,就想著努力考上大學,讓父母看到希望,只要不再把她的後半生也徹底扛在肩上,她爸媽應該就能放鬆一點了。
整個高三,邵北的學習小團體繼續擴大,到最後,每天下午放學後,她們班都會再接著上一個小時的延時課,這節課純粹是學生自發的,邵北就擔任了延時課的課外輔導員。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