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謝錦:「說起這個,就不得不說我運氣好了。」

謝秉琛挑挑眉,問道:「怎麼說?」

見到了女兒的謝秉琛,心情好得不得了,又沉疴盡祛,這一挑眉,竟然就顯露出一分貴公子的意氣風發來。

落魄貴公子…

謝錦:「有一天,我想你們了,心情又不好,就去看咱們家的老房子,那裡現在住進去了好多人,我只能遠遠的看一看了。」

謝秉琛怕她不開心,趕緊說道:「現在咱們回不去,說什麼都沒有意義。等到形勢變好,咱們能回去了,就算那房子回不來,爸爸也能賺錢給你買新房子。」

謝錦點頭如小雞啄米,又接著說道:「就在我去看房子的路上,經過那條河,有一個人坐在河邊,打算自殺。我過去把她勸好了。她想通了以後一陣後怕,要是沒有碰到我,她可能真的就死了。所以她特別感謝我。不但幫忙安排我在他們醫院進行培訓,我來之前還找她換了不少票呢,買了好多東西,我都帶來了。」

謝秉琛:「……」

不光那個打算自殺的後怕,他聽著也後怕啊。

尋死的人容易走極端,有一種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還有一種會想著臨死拉個墊背的呢!萬一遇到的是後一種可怎麼辦?

但是他也明白,他本人遇見了這種事兒,肯定也做不到袖手旁觀。他當然也不能教自己的女兒去漠視人命,縱然世風日下,他也不可能教自己的孩子不善良,只會教她在善良的同時注意保護自己。做任何事情的前提,都是要保護好自己,是力所能及,而不是強求。捨己為人這種事,他不會教自己的孩子。

他沒好氣的胡擼了一把謝錦的腦袋,耐心的跟她講,要是遇到了這種事應該怎麼辦,千萬不要魯莽行事。

謝錦討好的笑了笑,抱著他的胳膊撒嬌:「我知道了爸爸,我會注意安全的。你看,我媽讓我下鄉,我就沒去呢。我是不是很聰明?而且,我這次來了就不打算回去了,我要和你們在一起。以後遇到什麼事,就有你們替我想了。」

怕他不同意,她又說道:「我帶來好多錢票呢,不會吃苦的。而且我在醫院培訓過,可以當醫生的。」

謝秉琛被她搖來晃去,心軟的不像話,只好說道:「你先住下。明天爸爸去問問,看看怎麼安排你合適。」

謝錦眼巴巴地看著他。

謝秉琛:「……行行行,你留在這兒吧。以後,爸爸不會再讓你受委屈了。」

1951年,蘇北灌溉總渠。

70年代挖掘茨淮新河勞動場景

【隨便聊聊】因為這個故事裡講到了一條河,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最早是聽我爸講的,關於「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歷史。1951年,毛主席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蘇北灌溉總渠正式提上議程。1951年11月2日,蘇北灌溉總渠全面開工。基本上全靠組織人民利用冬季枯水期發起萬人大會戰。130萬勞動人民奮戰了85天,完成了整個工程7326萬立方米土方作業,於1952年4月底開闢了一條全長168千米的蘇北灌溉總渠,,給淮河新添了一條人工入海河道,使淮河重新恢復正常河流形態。

1971年的冬季,亳州、阜陽、淮南、蚌埠等地的百萬群眾在懷遠縣上橋鎮集結,又開始了茨淮新河的挖掘工作。沿淮12個縣出動200餘萬人次,一直到1980年5月,茨淮新河全線通水。

想一想那個場景,還挺動人心魄的。

第460章 70炮灰小知青(24)

聽到他終於鬆口,謝錦高興極了,嘴巴抹了蜜一樣,動聽的話語脫口而出:「爸爸爸爸好爸爸,我就知道你最好了。」

雖然沒什麼技術含量,但是甜度是足夠了,謝秉琛笑得如春風拂過,又如百花盛開,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渾身上下洋溢的幸福和喜悅,讓人跟著他一起高興,又忍不住想要落下淚來,心裡酸酸漲漲的。

空氣一下子就靜謐了下來。馮老頭和老太太安靜的坐在那裡,笑看著爺倆。這個深秋的傍晚,會成為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在以後的歲月里,每每想起,嘴角都會不自覺的上翹,會有笑意浮上臉龐。

直到咕咕咕的聲音再次響起,打破了這難得的安寧。

馮老頭非常尷尬。

老太太翻著白眼陰陽怪氣:「論破壞氣氛,還得是你啊,老頭子。」

謝錦嘎嘎樂。

謝秉琛也笑,但他很克制,給岳父大人留著面子,不像女兒那麼囂張。

他拿起謝錦帶來的油酥火燒,遞到馮老頭手裡,又拿起一個遞給老太太,笑著說道:「爸媽著急回來看程程,肯定沒好好吃飯,快吃吧。聞著還挺香的。」

謝錦點頭附和:「早點攤上買的,現在天涼了,能放好幾天,我就多買了一些。」

馮老頭尷尬也就一瞬間,都是自己人,肚子餓的咕咕叫怎麼了呢,他接過燒餅咬了一口,又催著其他人:「你們也快點吃。」

幹了一下午活,他是真的很餓。

水開了,謝錦把咬了兩口的燒餅遞給謝秉琛,說道:「不吃了,我還不餓呢。我去給你們沖奶粉。」

謝秉琛接過去又遞給了馮老頭。

馮老頭:「你吃,別給我,我這一個夠了。」

謝秉琛:「我這幾天咳得厲害,都沒下地幹活了,不怎麼餓呢,您多吃點。」

馮老頭也不再推辭,接了過去,還小聲跟老太太感慨:「現在吃個燒餅都抵得上山珍海味了。」

老太太動作一頓。她審視了一下自己,一隻手拿著燒餅往嘴裡放,另一隻手小心得在下面接著掉落得餅渣兒,還不時得把餅渣也送進嘴裡去。的確是很珍惜了。

雖然以前他們也愛惜糧食,杜絕浪費,但好像沒有愛惜到這種程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