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有彪悍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命人安排宴會,他要為兩個兒子接風洗塵。

蘇王氏心中五味雜陳,剛剛得知兒子中舉且名次靠前後,她激動的不知所措。

可聽說蘇時恩竟然比她兒子考的還好,她整個人當即就不好了。

短短三年而已,他怎麼就變得如此優秀了?

難不成那個攪家精還真是旺夫命?

唉!大意失荊州,當初她不該急於求成,應當找大師好好給他們合個八字。

身份地位水漲船高的兄弟二人還收到了來自縣衙的嘉獎。

縣太爺那個鐵公雞拔毛了,真是難得一見。

他們的生活也是好起來了,因為蘇萬里自掏腰包給他們發放了一筆大額獎學金。

身為嫡母的蘇王氏也不能假裝木頭樁子,該給的還是得給。

趁著四下無人之際,蘇王氏偷摸給兒子加錢。

雖然在排名上差了一點點,但是咱們在物質生活方面堅決不能認輸。

話說這大紅包原本是給她兒子和女婿準備的,想不到竟讓蘇時恩得了去,真是鬱悶死了。

還有那個王通也不爭氣,竟然考不過一個鄉野村夫的弟弟,真是憑白浪費了她的好資源。

第219章 人傑地靈雲山村

縣太爺和師爺對飲,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師爺看著面前的四個菜:拍黃瓜、花生米、紅燒魚、韭黃炒雞蛋。

再品了口杯中的果酒,這酸酸甜甜的味道,絕對是韓東家送的中秋節禮。

由此配置可以看出,老爺是真高興了,不然這酒他能留到小年再喝。

不得不說,縣太爺是真摳門兒。

三十歲那年,參加恩科中了舉人,沒錢、沒勢、沒門路,到了三十二歲才派官。

在青山縣地界一待就是十一年,錯處沒多少,功勞也不多,年逾不惑,升遷無望。

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即使是政聲清廉的知府,一任三年下來也有十萬兩白銀的進帳。

可人家是五品知府,他是個毫無背景的七品知縣,他哪敢伸手啊!

蘇家那樣的豪富,他更是不敢輕易招惹。

有孝敬的他就拿點兒,索要賄賂他是萬萬不敢的。

因此田大人雖然摳門又窩囊,政務上也沒什麼建樹,但在百姓間的官聲還是挺好的。

若不是那韓家小哥兒異軍突起,在稅收和農作物種植上均做出卓越貢獻。

更是在去年承包了幾條土路的維修,給他的政績添磚加瓦,他都混不上考評良好。

今年隨著政績考核下發的雖不是升遷文書,但好歹也讓他官升一級。

田大人現在是從六品知縣,也算是頓頓都能吃上四菜一湯了。

一晃眼,他也是當祖父的人了,本想著他的仕途也就這樣了,沒想到此次秋闈竟然給了他一個偌大的驚喜。

一個縣能出一個舉人,已經算是教化有方,完全能夠充當地方官員的政績。

想不到蘇家一下子出了兩名舉人,亞魁和亞元都出在了他們縣。

還有出身雲山村的趙岩,他還是孫家的女婿。

看來這些商賈之所以能夠成功,也不光靠祖上的積累,眼光獨到是肯定的。

看看孫家女婿和蘇家長媳……

唉?這倆人好像都是雲山村出來的。

想想人家村裡的作坊都能繳稅,不是說還辦了學堂嘛!

今年又出了舉人和秀才,真是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縣太爺一高興,親自寫了副匾額,讓師爺代表他去趟雲山村,將匾額贈予學堂。

田大人一想到下次考評,他興許能得個優秀,心下激動的多喝了幾杯。

師爺招來小廝,讓他把田大人扶回後宅,自己收拾了桌上的墨寶,心裡也盤算起來。

按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田大人很有可能在下次考核的時候再往上走一走。

田大人能夠勝任的恐怕也只有通判一職了。

通判的職責包括掌管地方兵馬、錢糧、戶籍和賦稅,以及刑獄訴訟等事務。

其對知府有監察職責,若對方有任何工作上的失誤都可以直接上報朝廷。

田大人的年齡、背景和履歷,放在那個位置上也就是個擺設,因此知府大人不會對他起戒心。

想想他也能跟著升遷,師爺的心裡難免火熱幾分。

翌日下午,師爺前往雲山村送匾額,還沒進村就聽見了人群的喧譁聲。

下車一看,雲山村是真熱鬧,雖談不上張燈結彩,但絕對算是人聲鼎沸。

韓秀才和蘇舉人在村口大樹下跟村民聊著天,這時候趙舉人也回來湊熱鬧。

趙岩也沒想到會碰上這二位,忙下車跟他們打招呼,面子上總得過得去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