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回九零之為母當自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林平被母親瞪也不生氣,一個勁地盯著紅薯粉傻樂。

「還有一袋臘肉和一袋筍乾!」

林秋把其他兩個蛇皮袋打開,士多店馬上就多了一股臘肉香。

林平不由自主地吞了吞口水,看向周清:「姆媽……」

話沒說完就被周清打斷了:「知道啦知道啦,中午再做一個臘肉!」

土產生意果然好做,不到一天,臘肉差不多賣了三分之一,筍乾和紅薯粉賣了一大半。

晚上,林秋坐在梳妝檯上盤帳,盤完以後把帳本遞給王修仁,「諾,看看,這店盤的值不值?」

「喲!」

王修仁有些不相信地揉了揉眼睛,再貼到帳本上:「這都趕上報刊亭了呀!」

說完忍不住樂出聲來:「還是我老婆厲害!」

林秋把帳本搶過來收好,嘚瑟的抬著下巴,「你現在才知道啊?」

王修仁配合地抱拳低頭:「小生佩服!」

「噗嗤!」

林秋笑得花枝亂顫。

第119章 家底

過了元旦,離過年就近了。

鵬城這座大都市對於節日尤為看重,春節這種傳統節日更是至關重要。

離春節還有一個月,大街小巷上就掛滿了燈籠和國旗,樹上纏繞著彩燈,綠化帶又換了新的鮮花,一簇簇的開的絢爛又熱鬧。

德寶交易市場的老太太老早就給林秋來了電話,早早地把樣品發了過來。

今年賣春聯小分隊的隊伍又壯大了。

因為楊哲峰的爹媽也跑到鵬城來了。

一來是兒媳婦懷孕了,老家冷,鵬城這邊溫暖,更適合養胎,二來是兒子買了新房,按照老家的習俗,搬家的頭一年得在新房裡過年。

所以老倆口把家裡養的雞鴨魚豬都宰了,一半風乾,一半煙燻,又去挖了一麻袋冬筍,把家裡的蘿蔔、白菜也裝了半麻袋,大包小包的用扁擔挑著上了火車。

要不是聽說帶的行李不能超重,楊哲峰他爹恨不得再挑一百斤米帶到鵬城去。

當楊哲峰一個人跑去火車站去接站時,看到爹媽一人挑著一副擔子,整個人都驚呆了,趕緊上前接過他娘肩上的擔子。

出了火車站,又叫了三輪車連人帶貨拉回華安苑。

不提楊父楊母看到兒子在鵬城的房子都有震撼,也不提他們見到大著肚子的兒媳婦有多歡喜。

自打來鵬城以後,楊母就全心全意伺候家裡的大功之臣林平,每天送她上下班不說,把家裡的每個角落都抹得一塵不染,還換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

楊父勤快慣了,整日坐在房子裡怎麼也不習慣,只能蔫噠噠的跟在林庭後面溜達。

等知道可以從林秋那裡進春聯擺攤以後,楊父的精氣神立馬就換了個樣,像打了雞血一樣。

天剛亮就準備出攤,不到晚上十點不回來,即便語言不通,他依然手舞足蹈的和人比劃著名。還別說,他隔三差五的拿貨加起來也不少。

楊哲峰的爹媽來了,周清就輕鬆不少。她開始跟著林庭出攤,時不時回一下士多店看看林平,看著和以前沒兩樣,但是總算不要一直提著心了。

林庭的攤子一直擺到小年夜。

小年夜這一晚,林庭老倆口、林秋一家三口、林平一家四口加上趙大龍和張桂香兩口子,大大小小十一個。

人多嘛,肯定是吃火鍋最合適。

熱氣騰騰的火鍋,種類繁多的食材,一把丟進鍋里,隨便一撈,總有自己喜歡的。

越煮越香,越煮越濃。

氣氛也在杯盞觥籌中越來越好。

在滾燙的湯底里,不僅是食材的舞動,更是情感的交融。

這頓飯後,再見又是來年。

第二天晚上,王修仁一家和楊哲峰父子把林庭老倆口和趙大龍夫婦送上了回湘的火車。

這一次沒有淚流滿面的告別,只有溫情融融的期待。

送別後,楊哲峰父子回了華安苑,一家三口走進了錦綉花園。

這一年的除夕,好像過得和前幾年沒什麼區別,只有一樣不同是林秋才發現今年沒有三十,也就是王修仁的生日不是每年都有。

她一臉震驚地說著她的發現,然後有些歉意地看著王修仁。

「沒關係的,今年雖然沒有三十,但也是除夕,是一樣的!」王修仁寬慰她。

「還是有區別的。」林秋覺得自己有些粗心,「不過好可惜呀,你不能年年按照出生的日子過生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