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夢魘迴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我極度缺愛,又必須給我媽提供源源不斷的愛。哪怕是問我:『你最愛的人是誰?』,我數遍了父母、朋友、偶像、小貓小狗,也很難意識到自己最愛的應該是自己。」

「我本來應該習慣了,二十多年都是這麼過來的,有什麼不能習慣的?可是,昨晚的夢裡,我變得痛苦。痛苦得無法忍受,一直在尖叫,最終憤怒又暴躁的打碎了面前的箱子,說:我不!」

「箱子碎了,我醒了,眼角都還流著眼淚。」

「不知道怎麼的,我在夢裡砸碎的箱子,好像是電影裡的那個箱子,只是裡面緊鎖的不再是電影裡一個個虛構的受害者名字,而是曾經無人問津的我自己。而我像林蔭一樣,明明不想活了,卻固執的和死亡搏命,只為了打開這個箱子。」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電影為什麼稱呼它為無法打開的箱子。」

「原來,箱子裡困住的是我。被殺死的也是我。」

影評人的夢境感慨,比第一天的收錢辦事更叫人共情。

他們這一代人,無論是在讀的學生,還是工作已久的社會人,都曾經被父母寄予厚望。

那些厚望扭曲了他們的自我,抹殺了他們的個性,讓他們混沌的走入社會,毫無準備的去面對殘酷現實,差點迷失在人生的路上。

聽話、懂事,變成了他們受害的主旋律。

引得一個又一個受害者聚在這篇夢境分享之下,發出一句又一句共鳴。

「我以為紗紗不會有這種煩惱,因為你活成了我羨慕的模樣,想不到我們一模一樣。」

「比起昨天推薦說《箱子》的故事和演技,我更喜歡你今天說的夢境。」

「買票了,我也要去看看箱子裡困住的我。」

比起那些表面好評,發自內心的感慨,帶動了更多人準備去電影院一探究竟。

不少人覺得太誇張了吧,為了推薦一部電影,把自己童年陰影挖出來,是不是顯得有些精神不太正常?

更不正常的,是評論區同行震驚詢問:「紗紗,你也做了這種夢?」

紗紗回道:「也?」

一個「也」足夠表達很多情緒。

她們不再在評論區交流,卻阻止不了更多影評人震驚的交流。

「我也夢到了那個箱子,本來醒過來覺得好奇怪啊,是太久沒看電影了嗎?怎麼會做這種奇怪的夢?結果在網上一搜,居然不止我一個人做這樣的夢?」

「昨天我就說過,《箱子》表達的主題,比表面上看到的更深。但我沒想到大家共鳴的點,居然這麼的一致……一致到我害怕。」

「是的,我也做了這種夢。幸好我已經不再害怕了。」

當事人在各自的主頁,發布著#箱子裡困住的是我#消息。

卻不再像紗紗一般,仔細去講內容。

他們輕描淡寫,圍觀群眾卻看得一臉震驚。

「不是?什麼夢?」

「《箱子》這麼刺激的?看完都要做噩夢?」

「會不會跟李司淨的《村落》一樣,看了會做夢啊?」

一語驚醒夢中人。

他們就算不知道影評人說的是真是假,也知道李司淨大名鼎鼎的《村落》。

畢竟,很多人看過之後緘默不言,親身見識過那個詭譎窒息的夢境。

話題討論一直沒有停止,夢境的共鳴,勾起了許多人的興趣。

「我要去看看《箱子》,到底什麼魅力,能把大家晚上做的夢都控制了。」

「電影什麼的其實我一點也不感興趣,但夢是什麼夢啊?我也想做一個!」

「李老師,上次村子的夢都快把我嚇哭了,這次《箱子》我就不參與了哈!」

當然,也有不信邪的人,理智清醒的表示:

「現在的營銷越來越離譜了,我不會被騙票的。」

「做同一個夢是什麼概念?這已經是超自然範疇了吧?真扯。」

「我倒要去試試!不做夢我就去給這種低俗營銷的電影刷差評!」

這一試,竟試出了《箱子》滿場滿座的盛事。

《箱子》正式上映,大部分黃金時段的座位滿員。

舒適的畫面,恰到好處的音樂,還有演技出眾的角色,特別適合晚上呼朋喚友去看,在笑聲眼淚里度過愉快的夜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