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西北隴西右道五個州府,就因為你們連累,讓咱們曲夏州排了倒數!甚至還不交齊。」

其他地方平均下來,一畝地也有二百九十斤。

就安丘縣拖後腿,一畝地均產二百五。

能不生氣嗎。

還有這事?

紀楚挑眉。

沒想到因為今年豐收,各地還比起來了。

范師爺他們早就得了紀楚的吩咐,無論旁人說什麼,自家不要多講,田稅給齊,事情就了結了。

夏稅該給的已經給了。

剩下的都壓到秋稅,差不多折銀兩萬七千兩。

再加上秋日應該交的人頭稅以及雜稅,基本差戶部三萬一千兩銀子。

「欠」人家這麼多錢,怪不得上司不高興。

紀楚安慰道:「咱們都是按照縣裡情況報的,並不貪功,也沒什麼不好,各縣的情況自己知道。」

總比那些打腫臉充胖子的地方好。

差役們都是本地人,嘿嘿一笑。

就是,他們安丘縣的實際情況,可好著呢。

其他地方在衙門當差的,要麼俸祿不及時,要麼上官非打則罵,出去轉一圈百姓都是罵的。

他們卻不同。

安丘縣的百姓看到他們,都笑盈盈的,那感覺完全不同。

再者,各家都有田地,給朝廷的田稅是不多,可自家留的糧食多了啊。

范師爺還帶來前任張大人的信件。

這位張推官算是紀楚在曲夏州唯一的「人脈」,肯定要多多聯繫。

張推官信上的內容,跟差役們說得差不多,都講州衙門對安丘縣的收成有些不高興。

但知州並未多說,頂多是戶司那邊不滿多些。

不過這信的最後幾句,倒是斟酌再三,承諾道:「若有所需,必當竭盡全力。」

這話說的很鄭重,看來知道紀楚是在平荒田的帳目,並且領了這份大恩情。

紀楚對此倒是不意外,他辛辛苦苦平帳,這些人要是不領情,那就是傻子了。

他就知道,只要報的均產不離譜,肯定不會有人過來查證,說不定還會暗中幫他隱瞞。

所以說,他這一關也算過了。

看完信件,吃過飯的馬書吏求見。

「縣學需要的書本筆墨都已經買齊了,價格都在這裡。」

「還有其他需要的物資,都在庫房等著清點。」馬書吏說著,把清清楚楚的帳冊送過來。

紀楚寄給振兒,讓他跟李師爺去點數。

這些都是次要的。

最重要的事還沒講。

馬書吏繼續道:「帶過去的百十斤蜂蜜沒什麼人買。」

那九十斤蜂蜜被分裝成十八個小壇,正好運到州城,找找需要蜂蜜的買家。

一路上雖然小心謹慎了,但還是破了幾壇。

到州城的時候,只剩十六壇了,壇口黏黏糊糊,清理了再清理,才能送出去。

有幾家鋪子倒是說他們蜂蜜不錯。

但要說跑到五六日距離的安丘縣去買,那又不划算,他們也買不了多少。

張推官知道這件事後,倒是讓相熟的鋪子購置幾百斤,等到秋稅送過去的時候送去即可。

不過這就是純粹看在人情上購買,大概率不會有回頭生意。

紀楚聽著,總結出問題所在。

一,不好運。

二,路途遠。

馬書吏道:「其實也不用一定賣出去吧。」

「咱們縣的老人小孩都喜歡吃,自家養點蜜蜂,當個零嘴。」

紀楚搖頭:「如果沒有合適的收入,那明年就會少很多養蜂戶。」

不是他一定要賺養蜂的錢。

可蜜蜂授粉,是農作物生長很關鍵的一環。

如果授粉不充分,肯定會影響所有農作物的產量。

到時候油菜這個副業沒搞成,主糧先給耽誤了,豈不是本末倒置。

外面人以為他們畝產低,甚至笑話他們,那都是小事。

可實際情況不能這樣啊。

到時候養蜂的精力跟收入不成正比,肯定很多人不再養蜂,繼續種田。

蜜蜂太少,授粉不夠。

產量直接下降。

再說,能把蜂蜜賣出去,還能提高本地人的收入。

紀楚忍不住道:「難道大家不喜歡甜食?」

這不可能啊。

馬書吏也立刻道:「誰會不喜歡吃糖啊,別說老人孩子,大人們也喜歡。」

是啊,安丘縣的百姓都喜歡,外面的人也喜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