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發展近十年的曲夏州能湊齊一百萬兩不奇怪。

但衝著一個官員湊齊這麼多,卻是讓人震驚的。

不怪紀楚一直沒講話,他也覺得大為吃驚啊。

要知道,朝廷也就拿出四百五十萬兩,還是大家東拼西湊出來的。

曲夏州民間湊了一百萬兩,還湊的是糧,不是銀子,這區別極大啊。

畢竟災年的時候,有錢都很難買到糧食。

「送到原化州,那完全是衝著你啊。」

信件上說得也很明白。

雖說紀大人去了昌河州做官,可曲夏州百姓無不想念他。

就連他的家鄉原化州也備受關注。

得知紀大人家鄉受災嚴重,當地百姓自然心急如焚。

尤其是安丘沾橋兩地,第一時間出來要捐糧。

他們兩縣從紀大人開始,就有囤糧的習慣,要拿出大批糧食並不算難。

更別說曲夏州州城,還有紀楚無數同僚,以及無數幫過的百姓,工匠,數科夫子等等。

有他們在,別說一百萬兩的糧食了。

再來一百萬兩,那也是夠的。

為了防止紀大人婉拒,他們等第一批糧食到原化州之後,還是由原化州官員寫來書信。

原化州官吏驚喜之餘,還道:「咱們原化州雖受災,可都在控制範圍內。」

「本地百姓說,多出來的糧食,可以送到受災最嚴重的浩洲跟安濟府。」

雖說這些糧食送過來,也補不上那麼大的缺口。

但有比沒有強。

原化州官員認真計算,以及本地士族也站出來支持黨魁紀楚,說是其中七十萬兩的糧食,可以送到其他地方。

信件也是請求指示,這些糧食送到哪裡比較合適。

原化州當年被紀楚整治一番,之後紀楚便是實際的黨魁。

要說不沾紀楚的光,那是不可能的。

這些年但凡原化州的學生去到京城,都會被紀楚好友多加照顧,單這件事,就給幫了很多人。

更別說有紀大人在,什麼滇州棉,什麼產量棉籽,甚至想買點先進的農具,都能優先購置。

再看紀大人年紀輕輕都是東北總督,現在又被任命為欽差,肯定鼎力相助。

官員們或許是這麼考慮的。

可曲夏州跟原化州百姓想得就很簡單了。

他們跟敘州百姓一樣,都懂得知恩圖報。

當年大人幫了他們。

他們就要幫回去,能盡一點綿薄之力就成!

紀楚嘆口氣,跟薛明成,李師爺對視一眼,三人眼神里都有些感動。

說實話,他們做這些是為了百姓,也是盡到自己的職責。

講一句不求回報,一點也沒錯。

這種情況下,有了額外的收穫,怎麼會讓人不感動。

他們跟百姓之間是有聯繫的,更是有互動的。

越是這樣,他們就越要對得起百姓。

尤其是薛明成,本來還垂頭喪氣的,現在變得動力十足。

不光為敘州百姓送的糧,還因為這份心。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帶著手下出發。

去宣新府買糧!

到他的任地去買糧!

連買帶徵,就征那些刺頭。

總要把你們吃的,全部吐出來。

薛明成去買糧。

紀楚則要去安濟府。

那宣新府刺頭都。

安濟府也不例外。

安家,季家,甚至已經做好對抗的準備。

紀楚上次當欽差什麼樣子,他們可是很清楚的。

唯恐就是下一個曹家。

不過他們可不會各自為戰。

對紀楚這樣的人,必須抱團,就跟宣新府一樣。

薛明成夠厲害了吧,只要大家抱團抱得緊,就不會出問題。

所以紀楚到安濟府第一日,當地鄉紳豪強前來拜見時,就「焦急」道:「聽說紀大人之前的任地曲夏州送了一百萬兩的糧食過來,這可是大好事啊,運到咱們安濟府沒有呀。」

紀楚看著這安老爺的表情,似笑非笑道:「什麼意思,不太明白。」

說著,紀楚看向當地知府。

今年五十六歲的王知府早就有了白髮,現在愁眉苦臉的,更顯苦相。

紀楚身為東北總督,兼管兩地,本就是正四品的官職,跟知府一個等級。

再加上賑災一事被封為欽差,妥妥的從三品。

故而自然是安濟府知府的上級。

這知府看見安老爺的時候,忍不住閉上眼。

看來這人如此囂張,也不是頭一回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