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从瀛州返回高丽,朴得欢的信仰就一点点儿的崩塌了。
被视为高丽救世主的王龟寿、朴一宿、崔肆牛等人根本就不在乎高丽百姓的死活,高丽百姓如今的生活水平跟宋人还在的时候相比,简直就是天差地远,哪怕用水深火热来形容都嫌不足。
朴得欢感觉这一切就是宋国官家故意的,好以此来惩戒不知足的高丽人。
恨,朴得欢恨赵桓这个大宋皇帝,恨完颜宗弼,更恨王龟寿和朴一宿他们这些高丽人的罪人。
如果说之前答应秦剑的要求,多骗几个高丽使节前往瀛州的时候还有些愧疚和不甘里面,那么现在,朴得欢就恨不得把王龟寿、朴一宿他们都骗到瀛州去。
跟朴得欢有类似想法的还有蒲察石家奴。
石家奴倒没觉得完颜晟和完颜杲对不起金国,但是石家奴觉得完颜晟跟完颜杲这两个瘪犊子对不起他蒲察石家奴。
既要拖,又不能一个劲儿的拖,偶尔派些签军去送死,还不能让这些签军激怒了宋国那狗皇帝……
这特么也太难为我蒲察石家奴了!
更让蒲察石家奴绝望的是,宋国那狗皇帝根本就没有带兵直奔黄龙府的意思,反而在过了大凌河之后就直奔沈州去了——高丽那些棒子们不知道沈州对于大金国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难道带兵多年的蒲察石家奴还不清楚?
沈州一旦落入宋军的手里,就意味着宋军很容易就能把大金国和完颜宗弼之间的联系切断,完颜宗弼带着的那十万马仔也很难从大金国这边获得补给和补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让蒲察石家奴带兵去守住沈州,在沈州跟宋军死磕到底……蒲察石家奴又没有那个胆子。
还是那句话,打仗这玩意其实就是打后勤,谁的后勤给力,谁打起仗来就更有底气。
像战国时期的秦国,为什么白起和王翦那些秦将就那么厉害?他们本身的战争指挥能力够强是一方面,军士勇猛敢战是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秦国的后勤能力要比其他六国的强上那么一点儿。
现在的问题是,别看蒲察石家奴带着几十万马仔且背靠金国,但是论到战场作战能力和后勤补给方面,蒲察石家奴那真是一点儿把握都没有。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宋金两国的战争潜力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宋国把这十万大军全部打废了,转眼就能再征召十万、二十万乃至于百万大军,可要是大金国把现在这四十万大军给打废了,只怕是连四万大军都难以征召了。
这就是两国战争潜力的差距,大到足以让任何名将谋士都倍感绝望。
“传我将令,让完颜斡赛带兵五万去沈州,军中火炮、掌心雷拨付一半给他,告诉他,守不住沈州,就让他埋在沈州。”
在地图上比划了半晌后,蒲察石家奴终于决定了该用什么样儿的战术来对付赵桓。
添油阻击。
按照常理来说,添油战术几乎是战场上最不可取的一种战术了,尤其是对于金国来说,跟宋国之间巨大的国力差距,使得金国根本就玩不起添油战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吧,那个谁曾经说过,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也不会饿死瞎家雀——
常规的添油战术当然是没办法玩,但是分段增兵阻击的战术还是可以玩一玩的。
简单来说,就是蒲察石家奴打算把手里剩下的三十五万大军拆分成三十五个万人队,分散开来之后寻找跟宋兵交战的机会,一旦某个万人队寻找到了战机,那么附近的金兵就立即向这支军队靠拢,好以此来形成局部优势,就算是死活寻找不到战机,也能以此逼迫宋军保持十万大军在一起的集团阵型,既能给宋兵的后勤带来压力,同时也能方便金兵分段阻击,给宋国境内那些造反的儒门世家拖延时间。
当然,如果某个万人队能够绕到宋军的后方,把宋军的粮道给切断,那就再完美不过了——宋国的高梁河车神就被人断过粮道。
……
“登莱水师预计明天到达化成关,待攻下化成关后,登莱水师将负责转运禁军第七十八军、七十九军、八十军、八十一军、八十二军、八十三军共六支禁军登陆,预计半个月之内拿下由建安至铁山一带。”
“等到拿下建安之后,第七十八军和第七十九军会择机进攻澄州,而第八十军、第八十一军、第八十二军和第八十三军则是会绕开澄州,直奔辽阳府。”
“至此,我军粮道无忧。”
“同时,济州水师跟瀛州水师预计明天下午登陆巨济岛,之后将转运原本驻扎在朝鲜布政司的岳飞所部,从釜山地区开始登陆作战,以吸引王龟寿所部的叛军以及兀术所率领的金兵。”
“待攻下沈州之后,整个东京路的南部地区已经有一大半落入我手,臣以为此时可以分兵往曷懒路。”
“至此,兀术所部金兵将再无退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种师中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面,伸手比划着眼前的作战规划。
“眼前唯一的问题是,蒲察石家奴所部的四十万金虏已经化整为零,除非我军也进行分兵战术,否则这一路上都有可能受到蒲察石家奴所部的袭扰。”
赵桓抬头望着那副巨大的地图,心里不停的盘算着该怎么把蒲察石家奴给筑成京观。
不得不承认,蒲察石家奴这货在领兵打仗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采取的战术很简单直接但是很有效,这种类似于游击战的战术也确实是应对眼前局面最好的方法。
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游击战这种战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玩的——游击战术对于战略纵深的要求很高,对于民心的要求也很高,对于军队的作战意志以及指挥官的战术指挥能力更是高到没边。
金国有多大的战略纵深给蒲察石家奴施展?沈州他不可能放弃,也不敢放弃,光是这一点就已经注定没有多少战略纵深留给蒲察石家奴。
至于民心和军队的作战意志……就算赵桓不怀疑金兵的作战意志,只怕民心这方面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同样的战术,太祖爷能用,赵桓这个大宋皇帝也能用,但是他蒲察石家奴就未必能用。
他蒲察石家奴想玩游击战,只怕还嫩了点儿!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赵桓应对蒲察石家奴的反游击战方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你游任你游,反正金国的地盘也不算小,你蒲察石家奴带着四十万大军想怎么游就怎么游,反正十万宋军就这么直奔沈阳。
这种打法一下子就把蒲察石家奴给打懵逼了。
断粮道?人家宋军的粮食主要是通过海上转运,金国本身就没有足够的海上力量应对宋国的水师,再加上复州、建安等地都已经落入宋军的手里,所谓的袭击粮道战术自然也就成了笑话。
分兵袭扰?无论自己怎么分兵,人家宋军就是保持十万大军的阵型往沈州进发,一袭扰就是铺天盖地的炮火打过来,接着就是十万打一万的局面,怎么袭?
现在摆在蒲察石家奴面前的路有两条,其一就是继续分兵,把万人队拆分成千人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千人队来诱使宋军分兵,再想办法形成局部优势来打击宋军。
至于第二条路,则是合兵一处,把四十万大军全部集中在一起,直接跟赵桓带领的十万宋军干一梭子,赢了会所嫩模,输了地府干活。
在仔细权衡了两种方案的利弊之后,蒲察石家奴选择了对自己、对金国都是损伤最小的那一条路。
继续分兵。
既然以万人队为基础的游击战术作战效果不明显甚至经常出现无法奏效的情况,那就以千人队为基础玩游击。
他宋国皇帝不是打算带兵直奔沈州么,那这游击队伍也不用往别的地方去了,就埋伏在前往沈州的路上等着宋军。
他宋军不是有热气球那玩意能提前发现伏兵么,那就提前挖好坑洞,人马都隐藏在坑洞里头,等宋军过来了就忽然出去干他一梭子,干完了就跑。
不得不承认,以千人队为基础的游击战术确实给宋军带来了一定的袭扰,而提前挖坑埋伏的打法更是让热气球都吃了好几回瘪。
万幸的是,大宋的军队在进军的过程中,始终都有探子在前方探路,所以就算蒲察石家奴的伏兵突然出现,也没办法给宋军造成太大的困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个谁曾经说过,癞蛤蟆趴脚面子上,这玩意它不咬人但是它恶心人啊。
一个又一个金兵千人队的袭扰虽然不能给宋军造成什么伤亡,但是也成功的拖延了大宋进军的脚步。
种师中甚至想要分兵去干死蒲察石家奴——干死蒲察石家奴跟官家进军沈州的目标完全不冲突,也不知道官家为什么就非得认准了沈州,再说了,直捣黄龙多带劲!
“直捣黄龙?”
赵桓笑眯眯的问道:“朕从滦州兵进黄龙府叫直捣黄龙,朕从沈州再兵进黄龙府就不是直捣黄龙了?”
“按照原定计划进军,蒲察石家奴那边暂时也不用去管他,游击战这种战术,他蒲察石家奴把握不住。”
种师中一愣,问道:“他把握不住?”
赵桓嗯了一声,指着大帐中的地图道:“玩这种游击战术,除了战略纵深之外,还有兵力补充和物资补给这两个问题,他蒲察石家奴上哪儿去补充兵员和物资?”
蒲察石家奴玩出来的千人队游击战术确实有点儿效果,但是这种千人队游击战术必然会造成兵力更加分散,物资补给和兵力补充也就更加的困难。
别忘了,就算是种花家还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大宋时期的辽东那是正儿八经的苦寒之地,用人烟稀少来形容都嫌不足,甚至可以说是千里无人烟的荒凉。
在这种情况下,他蒲察石家奴上哪儿补充兵员?上哪儿补充物资?
单纯的依靠黄龙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完颜晟家也没有余粮……
然后,蒲察石家奴作出了一个让赵桓做梦都能笑醒顺便醒来还得骂他蒲察石家奴傻逼的决定——就地补给,就地补充。
所谓就地补给就地补充,就是让金兵走到哪儿就在哪儿补给物资和兵员,而兵员和物资的来源……
反正赵桓这个大宋皇帝不会给金国的游击队送物资兵员,而完颜晟这个金国皇帝家无余粮,就算是想给蒲察石家奴补充补给,黄龙府方面也没有那么多的物资和兵员。
更重要的一点是,完颜晟根本就没有那么强大的后勤。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强大的后勤系统,再牛逼的名将也玩不出什么花来,更别说蒲察石家奴还算不上什么名将。
所以,所谓的兵员和物资来源也就只能是那些金国百姓。
而金兵也确实做到了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因为金兵根本就没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觉悟,感觉拿了百姓的针线并没有什么鸟用的金兵直接选择了拿百姓的粮食。
然后,赵桓这个大宋皇帝还没来得及在辽东地区展开大规模劳工招聘活动呢,辽东的金国百姓就先被金兵给祸祸了。
再接下来的场面就可以参考八国联军进北京了。
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建奴眼中可以肆意践踏祸害的“贱民”给八国联军带路,被金兵给祸害够呛的金国百姓也选择给宋军带路。
所以说,游击战这种战术不是谁都能玩的,最起码他蒲察石家奴就把握不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仗打到这个份上,蒲察石家奴无奈之下又不得不选择了第一条路——纠集四十万马仔,跟赵桓带领的宋军慢慢死磕!
但是蒲察石家奴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还没等他带兵死磕赵桓呢,自家的后院却先失了火。
之前大金国衍圣公孔呼朋唤友,召集了一大批的儒门世家去给金国效命,这事儿要说起来吧,对于大金国也算是件好事儿。
但是那个谁曾经说过,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还有句老句说的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他孔衍圣公是个什么样儿的货色,他召集来的那些儒门世家也都是什么样儿的货色。
一大堆的“正人君子”们到了大金国的朝堂上,大金国直接就“众正盈朝”了。
大概就跟崇祯末年的“众正盈朝”差不多,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起码,那个百姓的钱三七分账这事儿,你孔公爷不能独吞吧?
大家伙儿也都是出了力的!
那个谁谁谁还把家具都拉到街上卖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金国的丁口数量大概在五百万左右,再加上之前投降过来的契丹人和宋人,总的人口数量大概是七百万左右。
七百万的人口数量,哪怕每个人只捐献一贯钱出来,差不多也有七百万贯,更别说还有那些富商乡绅之类的捐的更多。
所以,这次所谓的助饷银,大概就有个一千万贯左右。
其中孔璠孔公爷跟方别两个人平分了七成,剩下三成里面再把那些金国皇室和贵族老爷们的捐饷如数奉还,最后进到国库里面的差不多就有两百万贯。
一向穷逼惯了而且最近又在大搞基建的完颜晟、完颜杲何曾见过两百万贯的飞来横财,两人心中那叫一个满意满足,甚至都笑的不见眉眼。
但是吧,完颜晟和完颜杲这两个穷逼没见过意外飞来的两百万贯巨款,大宋的那些儒门世家们却没谁把这两百万贯当回事儿。
按照江湖规矩,有两百万贯进了国库,就说明起码还有四百万贯甚至更多的钱财落到了某些人的口袋里。
至于这个钱到底落在了谁在口袋里……这个答案已经简单到用屁股想都能想明白。
除了主持捐饷事宜的孔公爷和方相爷,还有谁?
对于这些儒门世家来说,方别方相爷毕竟是完颜杲的女婿,多多少少也算是个攀上高枝儿的半个主子,落在他口袋里的钱跟落在完颜杲口袋里差不多,所以倒是没人去打方别的主意。
可是你孔公爷又算个什么东西?除了来的早了点儿,除了顶着个衍圣公的名号,剩下的你还有啥?你还是个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特么想跟人家方相爷一样捞钱,你孔公爷也配?
老子为了响应你孔公爷捐饷这事儿,可是把家里快要坏掉的那些家具都拉到大街上了,难道就是为了你把钱如数奉还的?
然而不管这些正人君子们怎么暗示明示,人家孔璠孔公爷就是一副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反正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也不给。
结果就是儒门世家认为自己出了力就应该分钱,孔公爷则认为这些儒门世家都是后来的,倘若不是孔家先来了金国,又怎么有他们来金国的机会?
想要分润好处的儒门世家跟不想让出好处的孔公爷,双方之间很快就把战火烧到了大金国的朝堂上。
双方的斗争方式跟大宋时期的新党旧党之争以及大明后期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差不多,简单来说就是你赞成的我一定会反对,你反对的我就一定赞成,双方完全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就不在乎对方的提议对于金国到底有没有好处。
完颜晟跟完颜杲一瞅这特么哪儿行啊,这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狗咬狗斗争玩到最后不是坑了大金国么?
然后两人决定扶持金国本身的勋贵武将和太监们跟孔公爷和儒门世家争斗。
那个谁曾经说过,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别看这些儒门世家动不动就能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但是在维护阶级利益的时候却出奇的一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金国的勋贵武将和太监们还没有下场之前,儒门世家和孔公爷都恨不得把对方打出屎来,而金国的勋贵武将和太监们下场之后,儒门世家和孔公爷一方当即就达成了停火协议,然后把矛头对准了金国的勋贵武将和太监。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定金国的勋贵武将和太监们,儒门世家和孔公爷先是联合勋贵武将往那些太监的脑袋顶上扣了一顶祸乱朝纲的帽子,接着又指责完颜晟听信小人之言。
大宋时期的儒门世家,远不是建奴当家做主时的那些奴才们能比的,这个时期所谓的大儒们虽然已经开始跑偏,但是离着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废物还是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眼看着完颜晟这个大金国的皇帝根本不纳谏,儒门世家跟孔公爷等人在关起门来商量了一阵后,决定让大金国的勋贵武将带头冲锋,儒门世家的人紧随其后,孔公爷带着手下的马仔们摇旗呐喊,让他姓完的好好见识见识什么叫做亲君子,远小人。
就跟大明时期的文官活活打死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的过程差不多,大金国的勋贵武将外加儒门世家的马仔们,组团在朝堂上给完颜晟这个大金国的皇帝表演了一出什么叫做清君侧,顺便扯坏了完颜晟的袖子。
完颜晟一瞅这特么哪儿行啊,推出勋贵武将和太监是为了对抗儒门世家和衍圣公,防止这些宋人势力坐大,结果特么勋贵武将怎么就成了儒门世家和衍圣公的马仔了?
朕这个大金国的皇帝那还是大金国的皇帝吗?
然而让完颜晟跟完颜杲两兄弟绝望的是,大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那些读书人难堪大用,指望他们操刀子砍人或许差不多,指望他们像这些宋人一样治理国家,那就跟指望母猪上树上差不多——无论是社学,还是各个地方的基建工程,还真就离不开这些宋人!
而衍圣公孔公爷跟儒门世家的人也确实牛逼,在联合了金国的勋贵武将把金国阉党干成死狗以后,当即就调转枪头,把目光瞄向了大金国的勋贵武将们。
一群不知道忠孝节义的武夫,掌握着军队的大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上有多少国家都是亡在这些武夫手里的?
大唐的教训难道还不够?
再这么下去,大金国国将不国啊!
事实证明,儒门世家的战斗力只要不用在正经地方,就绝对高到无法想象。
各种痛哭流涕,各种引经据典,就连完颜晟都怀疑大金国是不是真的药丸。
而跟着儒门世家和衍圣公干死阉党的金国勋贵们,在享受过儒门世家教给他们的各种花样玩法之后已经迅速的“儒化”,各种喝兵血吃空饷的花活儿玩起来那叫一个溜……
方别甚至怀疑是不是有自己单位的同事混进了这些儒门世家里面,要不然这些家伙怎么会这么卖力的坑金国?
甚至把完颜晟跟完颜杲都坑到快要虚君的程度了。
早知道这样儿,官家还用得着派自己来?在大宋随便抓几个贪官污吏然后把他们送到金国来就行了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打仗的时候后方吃紧,前线未必能够紧吃,但是如果出现了后方紧吃的情况,那么前线就一定会吃紧。
现在的大金国就出现了后方紧吃且内斗不休的情况的情况。
而更要命的是,内斗的双方都是儒门世家——儒门世家这种神奇的存在一向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让他们抄刀子砍人肯定没戏,但是要论到耍笔杆子玩嘴皮子,整个大金国的朝堂上还真就没人是他们的对手。
当某个儒门世家提出来应该给蒲察石家奴补充粮草和兵力的时候,另一个儒门世家就必然跳出来反对;
当某个儒门世家提出来应该让蒲察石家奴分兵袭扰并且提出应该急令沈州固守待援的时候,另一个儒门世家就必然会指责蒲察石家奴畏敌怯战。
总之就是你支持的我一定会反对,你反对的我一定会支持。
就连完颜晟跟完颜杲两兄弟都被这两边的儒门世家给忽悠瘸了,甚至都不知道应该听哪边儿的。
所以,蒲察石家奴上午可能会接到固守待援的命令,下午又有可能接到分兵进击的命令。
“我入恁娘啊!”
手里拿着枢密院发来的两份截然不同的军令,蒲察石家奴被气得破口大骂。
“先是让老子拖,又让老子不能死拖,现在就他娘的成了老子畏敌怯战?”
“我可去他妈了个巴子的,回去告诉枢密院的那些傻沙雕,就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仗怎么打,用不着枢密院那些沙雕瞎操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有,要是耽误了老子的兵员和物资补充,咱们就一拍两散,让枢密院的那些沙雕们自己来指挥大军!”
蒲察石家奴现在恨不得立即抄刀子砍死枢密院的那些混账王八蛋---
补给补充原本就已经困难无比了,以致于自己不得不下达了就地补给补充的命令,现在枢密院的这些王八蛋们还要拖后腿?
彼汝老母!
但是吧,蒲察石家奴这种硬刚儒门世家的行为并没能吓住那些儒门世家,反而给他自己埋下了祸根——儒门世家岂会惧怕区区一个带兵在外的将领?尤其是这个将领还有完颜阿骨打女婿的身份。
陛下啊,您就不想想宋太祖是怎么在陈桥驿黄袍加身的?
宋太祖赵大是领兵在外的将领,他蒲察石家奴也同样是领兵在外的将领,当初老柴家对赵大信任有加,现在您老人家对他蒲察石家奴同样信任有加……
两者是如此的相似,万一他老蒲忽然想要向赵大同志学习呢?鬼知道他老蒲会不会给你弄个什么什么驿兵变!
就算是退一万步讲,他老蒲没有黄袍加身的想法,可是他蒲察石家奴不把枢密院当回事儿,那不就是没把你完颜晟这个金国皇帝当回事儿?你老完这个皇帝就不嫌丢人?
你老完丢人,俺们这些心向大金的正人君子们呐,心都要碎了!
老完这个大金国的皇帝久在关外,何曾见识过儒门世家那超越影帝的演技?
被儒门世家的影帝们一番声泪俱下的哭诉后,完颜晟这个大金国皇帝的心理也难免有了某些想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完颜晟毕竟还没蠢到完颜构那种连发十二道金牌的程度,好歹知道现在大金国得指着人家蒲察石家奴,就算是想宰了蒲察石家奴,那也得等宋兵退却之后才行。
但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压倒骆驼的往往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蒲察石家奴曾经下过一道就地补给补充的军令,现在这道军令就成了蒲察石家奴的催命符。
因为大金国原本就穷的一批,从完颜晟这个皇帝到下面的普通百姓都穷,完颜晟这个皇帝过的日子跟赵桓这个大宋官家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别,更别说大金国的普通百姓了。
百姓们原本就已经十分艰难的日子,经过方别这第海蛇所献上的广建社学、大修直道等疲金之计后更是雪上加霜,就连大金国的财政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比较搞笑的是,建奴认下的便宜老祖宗金国女真,对于国库空虚的处理方式跟他们的便宜三孙子建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都选择了在百姓身上大力搜刮。
建奴对老百姓的大力搜刮,便得老百姓情愿给八国联军带路也不愿意跟着螨清混。
金国朝廷对百姓的盘剥,则是让金国的民间怨声载道。
黄世仁黄大善人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叫做穷**计富长良心,那个谁也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仪,说的就是人只有在能够吃饱饭的情况下才会去考虑其他的事情。
能吃饱穿暖的时候,就没有谁会想着去造反,现在金国的百姓既吃不饱也穿不暖,自然也就没有谁想着为大金国尽忠效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像是大宋那边的百姓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就会想着杀到东京夺了鸟位,完颜宗望带兵围困汴京时有宋人甘愿给金兵带路的情况一样,大金国的百姓现在有人想要杀到黄龙府去夺了鸟位,也有人想要给大宋带路。
反正就是官逼民反。
而对于这种情况,蒲察石家奴要么选择放弃就地补给补充,要么就选择派兵镇压,除此之外,根本就没有第三条路留给蒲察石家奴。
那个谁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屁股决定脑袋——蒲察石家奴是带兵的将领,他能做出的选择也就只有派兵镇压这么一条路。
然后大金国的那些正人君子们就开始弹劾蒲察石家奴盘剥无度、官逼民反等等罪名。
在这种情况下,完颜晟跟蒲察石家奴之间君臣猜忌的情况也就越来越明显,蒲察石家奴那边该有的补充和补给还是有,但是补充的速度却越来越慢,以致于原本还算稳定的军心也逐渐有些涣散。
蒲察石家奴又能怎么办?
当然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蒲察石家奴寻思着我特么为大金国流过血,也为大金国负过伤,你们就这么对我?
皇帝身边一定是有奸佞小人在暗中使坏!
我蒲某人不想造反,但是我蒲某人可以清君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蒲察石家奴忽视了清君侧这三个字的威力,也高估了完颜晟对他的信任程度——
完颜晟跟完颜杲虽然没不知道朱老四清君侧这事儿,可历史上不是还有武王伐纣和玄武门之变的例子么,就算再近点儿,也有个赵大在陈桥驿黄袍加身。
那个谁曾经说过,黄泥巴这玩意掉到别的地方无所谓,一旦掉到裤裆里可就要命了。
与此类似的说法还有瓜田李下和寡妇门前是非多。
蒲察石家奴想要带些亲兵回黄龙府清君侧,这事儿落在完颜晟这个皇帝眼里可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了,哪怕他蒲察石家奴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想法,完颜晟为了自己的皇位,也绝不可能让蒲察石家奴再活下去。
这么说吧,整个中原堂口上下五千年全都加一块儿,就没有任何一个领兵在外的将领,能在没有皇帝旨意的情况下忽然擅自带领亲兵回京还屁事儿没有。
尤其是这个将领的嘴里还喊着要清君侧。
谁敢这么干谁就得死。
比较操蛋的是,蒲察石家奴这货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想法——因为没有造反的想法,所以老蒲带的亲兵也就不多,而因为带的亲兵不多,老蒲唱凉凉这事儿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中原堂口的老祖宗们有句名言,叫做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这句话用来形容大金国的现状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蒲察石家奴是完颜杲举荐的。
哪怕完颜晟再怎么相信完颜杲,那些差点儿被蒲察石家奴给“清”掉的儒门世家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完颜杲是无辜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或者说,哪怕明知道完颜杲是完全无辜的,那些儒门世家也绝对不可能放过手握大权却又不跟儒门世家一条心的完颜杲。
就算不可能直接干掉完颜杲,也得趁着蒲察石家奴的死来给他添添堵。
但是,这些儒门世家的大佬们却忘记了,蒲察石家奴这货死前是掌握着大金国四十万军队的扛把子。
而在蒲察石家奴死后,大金国的朝廷上因为儒门世家和完颜杲双方互相攻讦,以致于没人能顾得上这四十万大军。
更要命的是,蒲察石家奴这货带领亲兵回黄龙府清君侧,是为了替这四十万军队争取补给和补充。
本身就大为不满,领兵主帅被杀之后又没人过来安抚……
大金国最后的四十万大军顿时就迷茫了。
剩下的领兵将领之中,一部分觉得大金国现在已经是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不如干脆带着四十万大军投降大宋,就算没什么好处也比继续给姓完的卖命要强。
反正是当兵吃粮,吃谁的粮不是吃,命卖给谁不是卖。
还有一部分则是觉得降宋这事儿不太靠谱,毕竟宋金两国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自己这边忽然带着四十万大军过去投降,人家宋国皇帝能信?
就算是降宋,起码也得先回黄龙府去找姓完的要个说法。
这些将领觉得应该先返回黄龙府,把姓完的跟儒门世家那些人都给绑了做投名状。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