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察石家奴忽视了清君侧这三个字的威力,也高估了完颜晟对他的信任程度——
完颜晟跟完颜杲虽然没不知道朱老四清君侧这事儿,可历史上不是还有武王伐纣和玄武门之变的例子么,就算再近点儿,也有个赵大在陈桥驿黄袍加身。
那个谁曾经说过,黄泥巴这玩意掉到别的地方无所谓,一旦掉到裤裆里可就要命了。
与此类似的说法还有瓜田李下和寡妇门前是非多。
蒲察石家奴想要带些亲兵回黄龙府清君侧,这事儿落在完颜晟这个皇帝眼里可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了,哪怕他蒲察石家奴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想法,完颜晟为了自己的皇位,也绝不可能让蒲察石家奴再活下去。
这么说吧,整个中原堂口上下五千年全都加一块儿,就没有任何一个领兵在外的将领,能在没有皇帝旨意的情况下忽然擅自带领亲兵回京还屁事儿没有。
尤其是这个将领的嘴里还喊着要清君侧。
谁敢这么干谁就得死。
比较操蛋的是,蒲察石家奴这货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想法——因为没有造反的想法,所以老蒲带的亲兵也就不多,而因为带的亲兵不多,老蒲唱凉凉这事儿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中原堂口的老祖宗们有句名言,叫做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这句话用来形容大金国的现状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蒲察石家奴是完颜杲举荐的。
哪怕完颜晟再怎么相信完颜杲,那些差点儿被蒲察石家奴给“清”掉的儒门世家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完颜杲是无辜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或者说,哪怕明知道完颜杲是完全无辜的,那些儒门世家也绝对不可能放过手握大权却又不跟儒门世家一条心的完颜杲。
就算不可能直接干掉完颜杲,也得趁着蒲察石家奴的死来给他添添堵。
但是,这些儒门世家的大佬们却忘记了,蒲察石家奴这货死前是掌握着大金国四十万军队的扛把子。
而在蒲察石家奴死后,大金国的朝廷上因为儒门世家和完颜杲双方互相攻讦,以致于没人能顾得上这四十万大军。
更要命的是,蒲察石家奴这货带领亲兵回黄龙府清君侧,是为了替这四十万军队争取补给和补充。
本身就大为不满,领兵主帅被杀之后又没人过来安抚……
大金国最后的四十万大军顿时就迷茫了。
剩下的领兵将领之中,一部分觉得大金国现在已经是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不如干脆带着四十万大军投降大宋,就算没什么好处也比继续给姓完的卖命要强。
反正是当兵吃粮,吃谁的粮不是吃,命卖给谁不是卖。
还有一部分则是觉得降宋这事儿不太靠谱,毕竟宋金两国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自己这边忽然带着四十万大军过去投降,人家宋国皇帝能信?
就算是降宋,起码也得先回黄龙府去找姓完的要个说法。
这些将领觉得应该先返回黄龙府,把姓完的跟儒门世家那些人都给绑了做投名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最后剩下的那一部分,则是姓完的或者跟姓完的沾亲带故,这些人心知宋国皇帝不可能接纳自己,所以也只能跟着完颜晟一条路走到黑。
四十万大军分裂成三个派系的结果就是内部意见无法统一,而内部意见不统一的结果自然就是兵戎相见。
至于赵桓带兵直奔沈州这事儿……现在已经没人顾得上了。
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完颜晟这个大金国的皇帝忽然间开窍了。
开窍之后的完颜晟既后悔杀了蒲察石家奴,又痛恨只顾争权夺利却不管大金国死活的儒门世家。
那个谁曾经说过,人不在沉默中灭亡,就会在沉默中变态。
完颜晟就属于后者。
完颜晟寻思着大金国眼看着是要唱凉凉了不假,但是在大金国彻底唱起凉凉之前,咱老完还有能力让你们这些混账王八蛋们先凉!
然后,完颜晟就把完颜杲召进了宫里,又在完颜杲的提议下集齐了方别以及大金国起家时的那些亲戚,先是声明对那些亲戚们之前跟孔璠等儒门世家一起贪腐的行为既往不咎,接着又对那些亲戚们说明了大金国的现状,表示大家再不齐心协力,唯一的下场就只能是成为宋国那个狗皇帝的京观建筑材料,再然后,完颜晟要求大家都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
先把衍圣公和那些儒门世家都剁了喂狗,抄家抄出来钱财拿去募兵,然后再由完颜杲出面安抚那四十万大军并且亲自带兵去死磕宋兵,赢了大家伙儿一起会所嫩模,输了就一起地府干活。
有着大宋的威胁在眼前,又有完颜晟从情、理这两方面下手,再加上大金国的这些勋戚们也实在是没别的路可以走,所以,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孔衍圣公跟儒门世家们为大金国流血流泪。
至于那些孔衍圣公跟儒门世家的那些大佬们叫喊着为大金国出过力、为大金国流过血之类的屁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反正大金国是不在乎的。
孔衍圣公跟那些儒门世家倒也算得上是求仁得仁。
但是还没等完颜杲安抚住那四十万已经决心找完颜晟要个说法的金国军队,赵桓就已经带着十万马仔杀到了沈州城下。
此时的沈州城还远不是赵桓上上辈子和上辈子见过的那个沈阳城,城小,墙矮,兵少,才是沈州城最真实的写照。
所以,现在摆在赵桓眼前的问题就只有一个——到底该用什么姿势进入沈州?
是用拉风至极的御撵?还是骑在马上?又或者,干脆用火炮对着眼前的沈州城来上一轮齐射,给沈州城来个拆迁重建?
至于沈州城里的金兵……
当赵桓带领的宋兵到达沈州之时,城头上早早的就坚起了白旗,吊桥也吱吱呀呀的放了下来,四个大门全部敞开,守军跟城中百姓也都列队出了城。
大金国的沈州知州是个读个书的,所以带着城中百姓摆出一副任杀任剐的模样,就赌赵桓这个大宋皇帝到底要不要点儿脸——
要脸,你就不能屠城杀人。
屠城杀人,就说明你个大宋皇帝不要脸。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读书人最让人头疼的就在于这一点——他们总是擅长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同时又能保证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指责别人。
简单来说就是当了姐儿还能立下贞洁牌坊,顺便再倚着牌坊嘲讽别人,比爬到脚背上的癞蛤蟆还恶心人。
就很蛋疼。
眼看着赵桓的脸色由晴转阴,种师中忍不住凑上前去,低声道:“官家?不若由微臣来……”
赵桓却呵的笑了一声,说道:“由你来下达屠城的命令?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儿做,朕就不用背负下令屠城的骂名了?”
种师中沉默以对,显然是打算自己背负起屠城的骂名,以免赵桓这个大宋皇帝的名声受到影响。
然而赵桓却没打算让种师中替自己背这个黑锅。
身为一个皇帝,有些黑锅可以让文武百官替自己背着,比如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位了,伤害到了百姓的利益,这时候就需要有官老爷们站出来背黑锅,自己这个皇帝是绝对不能背的。
同样的,有些黑锅不能让其他人替自己背,就比如这种屠城抓劳工之类的黑锅,不仅不能让手下替自己背,自己这个皇帝还得主动替手下背起来才行。
再说了,赵桓本来也没打算彻底屠城。
赵桓再次笑了一声,扭头吩咐道:“传旨给户部,让他们做好迁移百姓的准备,同时让吏部做好派遣亲民官的准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眼前这些人……”
“都送到工地上吧。”
虽说顺天府皇城已经建好,秦会玩这个倒霉孩子也已经被下了狱,但是大宋其他地方的基建还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各个州县需要劳工的地方还很多,沈州城里这几万人看似挺多,但是要放到整个大宋需要劳工的工地上,估计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所以,屠城不屠城,这事儿跟要不要脸就没一毛钱的关系,说到底还是大宋的百姓不争气。
要是大宋的百姓们争点儿气,没事儿就多几个生孩子,大宋的丁口多到几个亿,那赵桓还用留下这些金虏当劳工?
别说区区一个金国了,赵桓都敢平推整个小破球!
……
被沈州城直接开城投降这么一搅和,赵桓原本打算对沈州城拆迁重建的念头也就淡了。
对于赵桓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大宋接下来要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先文?还是先武?
先武,可以继续推行军功爵制,用军功和爵位来刺激大宋百姓对外开拓的欲望,从而平推整个小破球,等统一了小破球再琢磨文治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文,那等干掉金国之后就可以暂时收手了,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都用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等内功练好了再一次性平推小破球。
这两条道路无所谓哪条更好,也不是说先文就会抑武,更不会先武就抑文,而是无论选择先文还是先武,大宋都不会放弃另外一条道路。
不过是两条路各有侧重罢了。
除了大宋未来的道路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宋官场的问题。
别看大宋已经抛掉了冗官制度,御史台这个监督机构也已经走上了正轨,但是官老爷这个神奇的群体却不是制度和御史台就能够解决的。
甚至于,屠刀都吓不住他们的贪欲。
大明时期,某些官员看着前任官员被挂在大堂上的稻草人,初时还会心有畏惧,可是看着看着也就习惯了,后来更是跟前任一样挂了上去。
洪武皇帝左手都察院,右手锦衣卫,动辄剥皮食草的严刑峻法都吓不住那些官老爷们的贪欲!
大明时期这么大的力度都止不住,大宋时期就能止得住?
扯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真要能止得住,包黑子那狗头铡虎头铡之类的铡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所以,赵桓从来就不相信什么高薪养廉之类的说法,所谓的高薪养廉不过是提高了这些官老爷们想要捞钱的下限,让这些官老爷们捞钱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
赵桓相信的,就是得加强对于官老爷们的管教,同时还得不停的对官场进行清洗。
反正中原堂口从来就不缺少想要当官的人,清理一批官老爷,马上就会有第二批官老爷顶上去,根本就不用担心无人可用,再不济,大明洪武皇帝发明的戴枷办公也可以学一学嘛。
至于金国……
赵桓还真没太把金国当回事儿。
完颜宗弼带兵在鸭绿江畔,跟那些不知好歹的棒子们搅和在一起是没错,但是随着沈州落入了大宋的手里,完颜宗弼和他手下的那些金兵已经成了无根的浮萍,随时都有可能凉。
北边的金国还占据着黄龙府也没错,但是随着蒲察石家奴的死以及完颜晟对那些儒门世家举起屠刀,金国自己就已经先乱起来了,如果赵桓现在选择停止进兵,估计黄龙府那边儿就得换个皇帝,所以,金国也已经不足为虑。
赵桓所要做的,仅仅是怎么选择——选择先干完颜宗弼还是先干黄龙府?
而无论赵桓做出哪种选择,其实都不需要赵桓再操心接下来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干完颜宗弼,估计就没有比岳飞岳鹏举更合适的人选了。
先干黄龙府,种师中跟宗泽他们也能完美的制定作战计划,大军只要逐步向黄龙府推进就能够直捣黄龙。
所以,大宋到底是该先文还是先武?要不要现在就把大宋的官场清理一遍?
只是还没等赵桓做出决定,汴京方面却传来了一个让人蛋疼的消息。
赵吉翔挂了!
当然,赵吉翔这货身为赵桓的便宜亲爹,又是大宋的太上皇,用挂这个字实在是不太合适,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驾崩。
之所以说这个消息让人蛋疼,倒不是说赵桓对赵吉翔的死有多伤心。
毕竟就赵吉翔干过的那些破事儿,赵桓没亲手送他上路都已经算是孝顺了,再指望赵桓因为他赵吉翔的死而伤心,那完全就是扯蛋。
真正让人蛋疼的原因,是赵吉翔这货死的太不是个时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如果赵吉翔晚上几个月再挂,估计赵桓都已经带兵直捣黄龙了。
如果赵吉翔早上几个月就挂了,那么赵桓也不会亲自带兵伐金。
现在好了,金国那边还没彻底打下来呢,赵桓也没琢磨好该怎么整治大宋的官老爷们,他赵吉翔却忽然间挂掉了。
他这么一挂,岂不是把赵桓这个大孝子给逼到了两难的境地?
回去给赵吉翔办理丧事吧,这灭金的事情就得往后拖,起码三年之内是别想着用兵了,要不然就是与礼不合。
不回去吧,这事儿又实在是说不过去,毕竟他赵吉翔是大宋的上皇,是赵桓这个大宋官家名义上的亲爹,也是他禅位给赵桓才让赵桓当上了皇帝。
所以说赵吉翔这货就是历代皇帝之耻,连死都不让人省心。
仔细琢磨了一番后,赵桓终于下定了决心——找几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让赵吉翔这沙雕晚几天进坑,反正他赵吉翔死都死了,不如死了之后再为大宋做点儿贡献。
什么贡献?
这顺天府皇城都营造好了,总该有个合适的理由迁都吧?
现在他赵吉翔一死,赵桓正好能学习一下嘉靖皇帝,在顺天府外搞个历代帝王庙,把中原堂口历史上的皇帝们都请进去,也省得再搞什么三昭三穆、天子七庙之类的玩意。
如此一来,不仅能趁机迁都,同时能给国库内帑省钱,顺便还不用再装模作样的祭奠以高粱河车神为首的那几个废物,简直就是一举多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领第一军回汴京,种师跟宗卿商量一下,看看谁领一部分禁军留在沈州,谁领一部分禁军北上,直捣黄龙!灭金”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