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娃養我日常[年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說完不約而同地哈哈大笑起來。

寧紹明本來估摸著人數,打算做三大托盤的炒粉,分別是羊肉炒鮮粉、豬肉炒鮮粉還有豬雜炒干米線。

沒想到不管是在縣城吃過的人,還是沒吃過的人,對炒米粉的接受程度都很高,食量遠超以往。

寧紹明又讓兒子加急去買了一些鮮米粉回來,多做了兩大托盤才夠吃。

中途甚至還有昨天在他們家買過熱狗的學生跑來,看他家開不開門。

昨天寧時秋跟他們說過,今天家裡有事,星期天才會開門做生意。

可昨天沒買到熱狗的人吃不到就一直惦記。

看到這裡有那麼多人在吃東西,以為真開門了,幾個人結伴興沖沖地跑進來,問多少錢一份,鬧了個小小的烏龍。

不過負責招呼親戚朋友的趙如月也沒吝嗇這點東西,給他們都分了一份嘗嘗。

這些可都是消費力很強的潛在客戶。

第67章

昨天趙如月見過那些學生買東西時,毫不猶豫掏錢的樣子,算是見識到了學生們的購買力。

她覺得自己對鎮上消費人群和消費力的判斷有一些偏差,對自家店的定位也不太對。

眼光全放在大人們身上,竟然忽略了這些學生。

用固有的思維去判斷,下意識認為大人沒閒錢、不捨得吃,他們的孩子肯定更沒錢。

這個思維其實是錯誤的,是有對孩子摳搜,不給孩子花錢的家長,但那其實是少數,大部分家長多是寧願自己苦一點,也要供孩子。

而且不管在哪個年代、哪個地方,特別窮的人和特別富有的人都是少數,普通人才是大多數。

普通人的孩子,就算零花錢不多,他們也是有零花錢的。

尤其是家在街上還要住校的初中生,每周的米飯需要從家裡帶到學校去,讓飯堂統一蒸熟,但是菜和肉都需要跟學校食堂買。

只要不是特別窮,窮到揭不開鍋的家庭。

家長每周都會給初中住校的孩子菜錢,有些還會在菜錢之外,多給一些零花錢。

學生們時不時要買點學習用品、要交點資料費什麼的,可能還會瞞報,跟家長多拿點。

零零總總的加起來,他們兜里其實挺寬裕,比較貴的東西肯定買不起,但是買點好吃的還是能買得起的。

換做大人,遇到好吃的可能還會考慮一下性價比,孩子就不會想那麼多,只要做得足夠好吃,他們就會買帳。

學生們對絕大部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還比大人們要高得多,要是她家的東西比別人家多一些新意,肯定更能吸引他們。

就算有些人暫時沒錢,為了能吃到同學都吃過的東西,甚至會從菜錢里扣一部分出來,攢一攢去買。

昨天那短暫的試營業後,趙如月很快跟寧紹明商量著,把經營的重心往學生偏移,當然其他客人也不會不管。

畢竟初中生只有每個星期五下午和星期日,才能在街上到處逛,學生不能出來的時候,還有集日,還是要靠普通客人掙錢。

晚上正餐那一頓,趙如月看婆婆沒來,有些不高興。

建新房的時候,她不來幫忙就算了,溫居酒又不用她做什麼重活。

只需要她坐著擇菜,然後招呼一下親戚,跟親戚嗑嗑瓜子聊聊天,這都不來?

眼看著要吃晚飯了還沒見她蹤影,趙如月去找寧紹明:「你媽還沒來,要不你去看看,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來不了?來不了的話給她端點飯去。」

寧紹明知道怎麼回事,老太太慣用的逼他妥協的方法罷了。

「不用去,她八成為昨晚的事生氣。」

趙如月無語了:「就因為這?要不答應她算了,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錢。」

寧紹明說:「不用,你這次依了她,下次呢?」

「我們就開張這一次,哪還有下次?」

「我是說別的事,你要不信就看著吧,」寧紹明放下鍋鏟,出去把兒子叫來了,「小秋,你去叫奶奶來吃飯。」

寧紹明知道自己去肯定討不到好,還是得派兒子去才能把人叫來。

寧時秋騎著自行車回老宅,沒多久就載著他奶奶來了。

黃秀華以為寧紹明讓小孫子來請自己去吃飯,算是對自己低頭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