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汴京市井發家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她佯裝為難地思忖了好一會,直到阿盼將最熱最累的燒火和拔毛活計都攬去,這才答應下來。

阿盼以為自己小心思沒被瞧出來,越發地高興。

虞蘅瞧她蹦躂背影,失笑搖搖頭,阿盼先前剛到她身邊時還會有些緊張,現在卻越發孩子性了。

手裡算有了些錢,兩人出門後雇了輛牛車,節省不少搬運的力氣。

虞蘅也是算過帳的,僱車不過十幾個子,若將太多時間花費在路上,褥子裡捂著的冰都化了,多不值!

坐車並不光為自己享受,也是變相省錢了。

金明池好生熱鬧!

還在十幾丈開遠,牛車便駛不動了,阿盼探出半個身子往外看:“蘅娘子,前頭一窩蜂的人,堵住了。”

前輩子阻攔虞蘅節假日出遊的最大罪魁禍首就是堵車,卻沒想到在工業革命之前,大宋人民出行也得堵一堵怡情。

好在也沒有多少路了,二人乾脆下車,車夫好心,見她們兩個小娘子搬得吃力,便將牛趕到一旁的槐樹下系好,幫她們將東西都搬到了金明池苑的西口。

平日擺攤,人人都想往城內走,今時今日卻掉了個頭。

金明池周長九里三十步,池形方整,曲水灣環,布置得很是幽雅,平台曲榭,儘是高高低低的太湖石,疊成假山,襯著參參差差的樹竹。①四周有圍牆,平日禁止百姓出入,池中建築多在水上,建築之間由設在水上的橋廊連接,兩旁掛著十步一盞的羊皮玳瑁宮燈。

雖說今日向百姓開放,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去的。譬如園林中心的巨型仙橋,又譬如橋盡頭處崇樓疊閣的“五殿”,那是官家的起居之處,有禁軍把守,一旦靠近就會被警告,先是眼神,再是勸告,若不聽——

到底不是新中國,還沒人敢不聽試試。

隔著橋對望,那邊的臨水殿傳來裊裊絲竹聲,看來是官家在宴請群臣。虞蘅挑了個地方,背對著水面波光,太陽便沒那麼刺眼。

走了這麼久也累腳,便展開從家帶來的布鋪在地上,無視眾人眼光坐下,開始了今日的買賣。

選擇今日來金明池賣粽子的攤販可真不少,大家都賣,不乏有粽子形狀特別精緻的“巧粽”。

樣子好看,餡兒卻普通,不過兩粒小棗而已,捏成帆船模樣,要賣十幾文一個。

競爭對手這樣多,好在虞蘅很有先見之明地帶了爐子。

點著爐子,開始熱粽子,小鍋咕嘟咕嘟的時候,香味也飄了出來。

粽子的香味或許不如包子那樣張揚熱烈,經過箬葉的裹纏,江米、鹹蛋黃與滷肉的味道變得沉穩,只在方圓幾十步以內撩撥人們肚裡的饞蟲。

早上才吃了那麼點,現下又走了這麼多路,阿盼肚子早餓了,才坐下,便剝開一個板栗肉粽吃起來。

頭一天蒸了好幾時辰,剝開的時候,那外頭包裹著的箬葉好容易與江米分離,都拉出細絲了。

路人瞧了,聞見味兒,頓時也想起來,哦,今日是該吃幾個粽子,去去毒。

見虞蘅這兒花樣選擇多,一郎君買了好幾樣,並綠豆甘草薄荷飲子解渴。

結果飯食,先將竹筒里飲子一飲而盡,擦汗道:“好痛快!再來一筒!”

這會子冰還沒化完,喝完後肺腑都通透了,吸氣時帶著薄荷的涼意,簡直是炎炎暑日裡的救星。

因為重,外加冰存不了多久,虞蘅並沒有準備太多飲子,結果最先賣光。

剩下吃了粽子黏嘴口渴的,只好去別的攤位上買水買茶。

賣得最好還是甜粽,赤豆粉爛粉酥,蜜棗蒸出汁水,甜味滲入江米里,原本雪白的江米被浸染成微潤的淡黃色,加熱後,吃起來整個粽子都帶了淡淡的馨甜。

咸粽子賣得也不差,最經典的蛋黃肉粽,到中午時就幾乎賣空了,選擇板栗肉粽的人也很多,經典適口,老少咸宜。

裡頭的滷肉是虞蘅特地挑過的,肥瘦參半,吃起來不至於肥膩,又不會完全瘦肉般塞牙縫。

原本準備了一天的量大半,下午時就賣得七七八八,只剩零星幾個。

不過到了下午,龍舟已經賽完了,遊園的人漸少,中午又都吃了東西,遂沒幾個光顧生意。

就在虞蘅也意興闌珊、昏昏欲睡,準備跟阿盼打道回府的時候,一個有些眼熟的客人來了。

第20章 脆皮炙肉

“小娘子,可有炙豕肉?與我來一份吧。”老者笑眯眯的,顯然也認出她了。

只是相比起那日窘迫,今日的老者一身綢子衣裳,花白的頭髮梳得一絲不苟,精神煥發,叫虞蘅都不敢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