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汴京市井發家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虞蘅哈哈笑道:“那不成,我年歲恐怕比謝郎君還小,占大便宜,他豈能樂意?”

倒也是,謝夫人端詳二人面容,點點頭,自來熟地打聽起來:“阿蘅幾歲了?”

“尚未過十九生辰,卻也快了,就在最近。”

算算日子,離這一世生辰還有十來天吧,過了生辰,按虛歲便是二字開頭,“奔三”的人了。真是時光如梭啊,上輩子多活了兩三個年頭,卻大部分時候都在按部就班,遠不如這輩子做的實事多。

虞蘅小小感慨一笑,又聽謝夫人問,“家中可有中意婚配的郎子了?”

虞蘅臉皮厚,坦坦蕩蕩笑道:“本有一個,來汴京成親,人家嫌我出身,便斷了姻親,如今只看緣分了。緣分沒到,便這樣經營些買賣,與婢與友,招貓逗狗,不是也很好?”

謝夫人卻熱心琢磨起給她介紹對象來,又覺得自己認識那些商戶子弟,要麼是英年早婚,要麼便是家裡寵壞了的,不堪良配,實在配不上這小娘子。

從生意事換到這樣女兒家的話題上,不便旁聽,謝詔起身要走,卻見母親冷不丁指著問:“我兒如何?”

……謝詔腳下一頓。

本是一時念起,謝夫人卻越看越覺得行,兩人模樣般配,年歲也般配,關鍵是——她喜歡!

“男未婚女未嫁,不是很好?”謝夫人抓緊推銷起來,“阿詔快轉過來,多俊俏的臉,叫人家也看看!”

郎君自然很好,虞蘅憋著笑,看看那一桿青竹似的端方背影,還有日光下透紅透紅耳廓,笑眯眯道:“卻不瞞娘子,我選夫婿,還是中意那嘴甜些、體貼些的小郎君。”

謝詔未理,更加快了離開腳步。

第53章 油鹽枸杞頭炒蔞蒿薹子

浮白館頭一日開張就忙碌起來,虞蘅與蘭娘無暇顧及老店,好在還有阿盼,鎮守著底下新買來幾個跑堂的,不至於上錯菜或說錯話,惹得客人不快。

廚房裡,阿柳亦拿出了掌勺大師傅的排場,有條不紊地指揮著幫廚們的分工。

說來新買這些丫鬟裡頭,還有的是當初阿盼的同鄉,也算是緣分了。

她們做的太周到太好,叫虞蘅能安心地跟蘇靜雲守在浮白館裡頭。

除了新跑堂、新幫廚,還另外雇了閒漢跑腿蹲守在後門,若浮白館中有人叫了虞記的酒菜外送,阿柳便會從後門將做好的菜交由他們,再由他們轉送到浮白館的茶酒博士手上。

跑一趟是一文錢,需得菜湯分毫不撒,跑腿們才能拿著工錢。

浮白館外停了頂奢氣的綢轎,下來個不怒自威的錦衣婦人,在門口站定腳跟,並不急著進店,旁人路過都好奇地打量。

轎夫左看右看,招招手:“丫頭,你過來。”

說了幾句話,那新來叫阿杏的小姑娘走過來,戰戰兢兢:“虞娘子,宮裡來了人呢。”

虞蘅對她露出安撫一笑,摸摸她的頭:“別怕。”

虞蘅出門,那婦人上下打量她,問道:“你便是此間掌柜?”

虞蘅點頭笑道:“正是。”

那婦人也點點頭,略略揚聲道:“老身姓何,人稱一聲何姑姑。今奉太后旨意,賜浮白館一匾,小娘子謝恩吧!”

先前好奇張望的路人、店內坐著吃酒的客人,俱是神色一振,嚯!虞娘子什麼來路,新店頭一日開業,竟得了宮裡太后賞賜的招牌?

在眾人目光下,虞蘅立刻便讓人換上了新招牌。

招牌上行楷行雲流水,瞧著似是出自蔡良之手。配一邊蘇靜雲手書的簪花小楷“新火試新茶”、“當浮一大白”之聯,莫名有種能將定價再往上翻一番的錯覺。

何姑姑奉命賜了匾,又進店坐下,點了玫瑰酒、還有虞記的招牌菜“豕肉灌漿”、“炸豕骨”,時令小鮮“河豚湯”、“炒蔞蒿薹子”、“油鹽枸杞頭”。

每個都吃了幾筷子,的確是好,可何姑姑沒忘了來這正事。

除了賜匾,其實也是受蔡良所託,來給小姑娘撐場子的。

新店開業頭三天是最重要的時候,頭一天更是重中之重,俗話說開弓沒有回頭箭,此時便是劍剛離弦,繃足了勁兒,還要看後續的餘力。<="<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