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順華居高臨下地看著滿地文武公卿,志得意滿,她抬起了右手。
太尉元泰見狀,剛要依計勸進時,一道響亮的高呼,打斷了他們。
「太后遺詔到——」
眾人一驚,紛紛往後望去。
只見王芸兒穿著一身灰舊的比丘尼袍,風塵僕僕縱馬而來。
陸順華臉色一變,王芸兒不是在為太后守陵嗎,怎會突然來此?
王芸兒翻身下馬,手上高舉遺詔,神態凝重地掃視了一遍文武百官。
「太后遺詔在此,所有人跪聽旨意。」
陸順華攏在袖中的雙拳緊握,太后臨終前並未囑咐過她有遺詔之事,可王芸兒是太后的心腹女官,難不成是太后早預料到今日之變,提前留下了什麼秘密旨意?
早不拿晚不拿,怎麼偏偏在這樣的時候拿出來?
忠心於太后的老臣們,聽聞太后還有臨終旨意後,紛紛哭了出來,哭喊著陸太后之名,跪聽最後的旨意。
陸順華心有不甘,可被王芸兒橫了一眼後,也被她的氣勢震懾,不情不願地跪了下來。
王芸兒看她跪下後,方打開遺詔,高聲念道:「太后遺旨,吾去之後,所有人悉聽皇帝旨意,同心戮力,以治天下,不得違抗。」
陸順華蹙眉,悉聽皇帝旨意?那就是讓所有人都遵旨赴洛嗎?
她不甘心!
她剛欲開口質疑遺詔真假,王芸兒便搶先將詔書攤開,高舉在眾人面前,正色厲聲打斷她。
「皇后要違抗太后的旨意嗎?」
陸順華雙目大睜,看著遺詔上的璽印,臉色瞬間煞白。
——皇帝御璽!
太后駕崩前,傳國御璽一直是由太后掌控,皇帝出征前已將御璽帶去洛陽,鄴城沒有御璽,遺詔根本造不得假。
這真的是陸太后的旨意。
百官見此,對遺詔也就都無疑慮了,伏倒痛哭失聲。
明錦先回神,跪行到陸順華身側,低聲提醒道:「皇后,今日恐不能成事了,先回宮,再商議後續。」
陸順華冷靜了下來,匆匆結束葬禮,擺駕回宮。
*
長春殿。
眾人神情嚴肅,氣氛緊張。
陸順華拂袖坐在榻上,忿忿不樂道:「阿母為何要在此時拿出遺詔,壞我大事?」
差一點,差一點她就能成為下一個陸太后,臨朝稱制了。
王芸兒黑著臉,沉聲道:「我不出來制止,難道眼睜睜看皇后做傻事,拉整個陸氏一族陪葬嗎?」
陸順華冷哼一聲,「我也未必會輸。」
「沒錯,真打起來,苦的是天下百姓!」
王芸兒大斥一聲,她看著殿中不服氣的女郎們,憤然激辭。
「北方戰亂百年,魏國一統北方後,百姓好不容易才有了安居樂業的日子,你們是想再度分裂國家,讓北方陷入混戰,讓百姓流離失所嗎?你們要成為歷史上的千古罪人嗎?!」
眾人在聲聲質問中沉默。
王芸兒又看向明錦,厲聲斥責道:「在天下蒼生面前,你和陸聿的小情小愛,種族矛盾都不值一提。漢人可以鮮卑化,鮮卑也可以漢人化,只要在這片土地上,就都是華夏的子孫,這才是民族大融合的意義。而你們為了一己私慾,卻要再度掀起漢人和鮮卑的對立,讓各民族互相仇視,這是將太后幾十年的改革心血都毀於一旦!」
明錦被罵的低下了頭,不敢看她。
王芸兒氣紅了眼,聲聲哀訴道:「公子死了,我不難過嗎?他是我看著長大的,跟自己的親骨肉一樣,可就算再恨,也要顧全大局,公子如果在天有靈,他也不會想看見你們為他拚命。」
又苦口婆心勸諫陸順華,「陛下的旨意送來至今,皇后都遲遲不動身,你以為洛陽那邊猜不到你的打算嗎?不,皇帝很清楚你的盤算,他就是在等著你造反,只有你造反,他才有藉口名正言順的廢后、廢太子,再將太子黨的老臣們和反對漢化的勛貴們一網打盡!」
王芸兒聲聲嘆息,聲淚俱下的給她們分析利弊。她們還太年輕,總是一腔熱血,不懂隱忍,早晚要害了自己。
「皇帝手中有百萬兵馬,皇后再努力,也至多能湊出十萬之數,與皇帝開戰,無異於以卵擊石。一旦皇后擁立太子登基,皇帝的大軍會立刻回師踏破鄴城,屆時皇后和太子,以及在座的所有人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還有皇后的家族、穆貴嬪的家族、賀鄉主的家族,統統都要陪葬。如果鮮卑勛貴都因此被誅殺,以後朝堂上就更沒有人能為鮮卑發聲,鮮卑的文明才要真正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皇后,人活著才有希望啊。」
王芸兒言辭懇切,動之以情道:「皇后就算不愛惜自己,不心疼陸氏一族那些庶出的兄弟姐妹們,也請可憐可憐你那一輩子坎坷受難的母親吧,她還在等著你帶她回洛陽呢,她老了,再不回去,恐怕一輩子都見不到故鄉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