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欒也和樊青一起看向自己,他有點不好意思撓撓頭,「本來是想找個專業的師父,但我們這也沒有。我就網上找了視頻學,學了幾周了,能雕點簡單的。」
「挺有天賦。」欒也笑著說。
樊青接著道:「紙燈的造型也可以變化一些,方的圓的不規則的,竹編那說了就肯定能做。還有畫畫,要是畫不過來,就雕成木章,多雕幾種,客人喜歡哪種自己印。」
「拓印啊。」李弘闊說。
「嗯。」樊青接著說,「大小也可以變一變,比如傘和燈,不一定非得做成平時用的那麼大,縮小點當成紀念品。」
「手掌那麼大。」欒也說,「加個磁鐵,當冰箱貼,徽章。」
「紙的顏色也可以變一變,用植物染色,類似扎染。」
李弘闊這次思路跟得挺快:「知道,鎮上就有一家,下午我們就去考察。」
「……也不用那麼急。」樊青第一次覺得自己在執行力上輸給了別人。
「沒辦法,生意一好起來就就幹勁十足的。」李弘闊也笑。「等再好點,我有點想搞你之前說的那個——」
李弘闊看向欒也:「直播賣貨。」
「你賣?」欒也問。
「那我肯定不行。」李弘闊笑著說,「到時候雇兩個年輕人,像樊青這樣的。」
「雇年輕人簡單,找樊青這樣的挺難的。」欒也說。
樊青立刻轉頭去看他。
欒也沖他挑了下眉,微微一笑。
「我們樊青獨一無二。」
樊青定定看了他片刻,低頭拿起茶杯喝了一大口。
聊這么半天茶已經有點涼了,剛好壓一壓那股從心裡竄上來快把自己點著的熱氣。
兩人一直在工作室待到了傍晚才回去。後面幾天,欒也就懶得再來了。用他的話說,神秘且熱心的攝影師一般都不出門。
樊青反而挺忙的,幾乎每天都得去一趟工作室。新的產品要設計、考察、製作……他現在都跟楊大姐學會造紙了。
採訪那天來了挺多人,除了記者,還有市里鎮裡文旅相關的領導,一群人到處轉悠,也不能怪李弘闊說話都有點結巴。
不過記者還是挺專業的,察覺到李弘闊緊張,馬上換了方式,問的問題也和嘮家常似的。從李弘闊為什麼要創建不急開始,一直聊到現在的發展,人員的構成……
「這位帥哥也是工作室的員工嗎?」聊到一半,記者自然而然轉頭看向一旁的樊青。「看起來很年輕啊。」
「……算是吧。」樊青遲疑了兩秒,「剛接觸一段時間。」
「你今年多大?」
樊青差點脫口而出差幾個月十九,及時憋了回去:「……十八。」
「這么小啊。」記者說。
「剛考上大學。」旁邊李弘闊補充,「學霸。」
聽完這句,記者眼睛明顯亮了。樊青都能感覺到她發現新切入點的興奮。
「作為學生,是怎麼想到要來學習造紙非遺這項技術呢?」記者問。「是因為喜歡嗎?」
「……對。」樊青點點頭。
也算吧。
因為喜歡一個神秘且熱心的攝影師。
第55章
=
採訪持續了挺長時間,除了工作室的人,還採訪了下當地的領導。稿子出得倒挺快,兩天後李弘闊就已經轉發在朋友圈裡了。
裡面引用了欒也拍的幾張照片,欒也不願意署名之前,樊青一直擔心對方把照片來源標註為一位神秘且熱心的攝影師……
現在按照欒也說的,署名落了亦木。
攝影:亦木。
還有幾張圖片是記者拍的,除了一些造紙的過程,還拍了一張工作室人員的合照,樊青站在最邊上,不苟言笑,看起來很嚴肅。
「挺帥的。」欒也評價,「青年企業家。」
樊青退出文章:「青年企業家已經去培訓了。」
後來又陸陸續續來了幾波記者,市裡的省級的都有,李弘闊剛開始還會緊張,後來發現大家問的問題都差不多,就開始能夠凱凱而談了。
欒也猜得沒錯,看得出當地對這個事兒也挺重視的,還邀請李弘闊去參加一個非遺傳承和文旅結合的研討會。和各地老師交流學習先進文旅理念,再作為優秀傳承人,聊聊自己的發展歷史和見解。聽起來非常高大上。
會議地點在市里,時間還挺長,一去就是三四天。走之前李弘闊修修改改寫了四五頁發言稿,不知道有沒有用上。
他一走,店裡就只能讓樊青和楊大姐看著,人多的時候欒也也會過來充當半個導購,以及待在工作室喝茶的吉祥物,一袋就是一天,一直到晚上楊大姐關門。
絕大部分人都是刷到視頻來打卡的,門口拍照不收費,但多數人都會進來買點東西。
樊青剛給一個客人打包好紙燈,轉頭,兩個小姑娘拿著相機問欒也能不能合個影。
他立刻想往那邊走,但是下一秒,欒也點了點頭,衝著鏡頭比了個耶。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