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六有些僵硬地扯出個笑來:「五哥快進屋裡面坐,是來找阿奶的嗎?阿奶今兒個出門去了,說是找她那些老朋友聊聊,一時半會兒地怕是回不來了,你要是有什麼事情可以告訴我,等阿奶回來我和她說。」
戚長夜提著那條數十斤重的豬腿,也沒回答他的那些問題,只說了句:「不用麻煩。」
「她去哪兒了?我可以去找她,或者在這裡等她回來。」
戚奶奶在村裡的朋友不多,大多都是面子關係,畢竟她家困難著時也沒見著有幾戶人家跑過來雪中送炭的,等戚家的日子好過些了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不少親戚朋友。
只可惜那樣的勢頭沒能維持多長時間,戚家興旺是由人口多帶來的,可家人太多同樣也給戚家帶來了不小的負擔,單是每年要交的賦稅都是一筆可怕的數字,更不用說其他的吃穿用度了,往大了說戚家可謂是成也於此敗也於此,很多時候其實不是戚老頭戚老太不願意分家,而是戚家的部分子孫自己也清楚——一旦分家,他們的日子只會比現在更差。
這麼大的一個家族,男女哥兒全部算上單是已經成年的勞動力就已經有幾十號人,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像戚大伯那樣踏踏實實勤懇本分一有時間就去想方設法地找些活計賺些銀錢填補家用的,甚至有不少人在給戚老太太上交銀錢時都會隱瞞少報一部分銅板,一個肚子裡爬出來的親兄弟間都會有人藏著心思,更不用說那些年齡差巨大的叔侄堂親了!
只要有心,這些年來怎麼都能藏些私房錢下來了,村里人的心思可一點都不比鎮裡人少,像戚大伯這種直腸子老實人旁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的傻子到底還是少數。
戚大伯也不是對此一無所知,只是他總覺得自己是這個家裡除了爹娘以外的最大的一個,正所謂那句「長兄如父」,他這個做大哥的多擔待多包容多照顧些小輩也是理所應當的。
戚老太太總是想要儘可能地將水端平,但她自己其實也清楚……自始至終,這碗水就從沒有過被端平的時候。
在這樣的環境裡面,最老實的那個往往是被剝削的最嚴重的。
連戚老太太自己都在暗地裡感慨過——多虧老大是她的長子,若是先下來的是後面幾個……戚家早就在楊溪村里喝西北風去了。
戚老太太自覺對他虧欠良多,可很多事情她不好管,也沒法去管,一到農閒戚家就有那麼多漢子出門找工,難道她還能一個個地跟了過去盯著他們嗎?她又不會分身的術法,抓了一個還有那麼多個,就算這次教訓過了下次他們就一定會改嗎?非但沒有任何作用只會增加家裡的矛盾!
年輕的時候戚老頭和戚老太太不要命般在地里幹活,家裡面的很多事情都沒時間管,等兒子們紛紛長大能幫著家裡操持家事了,很多事情也已經潛移默化形成習慣不好管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總之戚家裡里外外也有著不少爛帳,從內到外都有著一堆無法對外人道的說不出來的破事兒。
譬如戚大伯在一定時間內能給戚老太太上交一百個銅板,戚家的其他漢子卻只能交上七十個甚至五十個,家裡面的日常開銷和稅賦銀錢都是戚老太太從這些銀錢中支付出的,旁人交的數量不夠,那不就是在變相靠著戚大伯等勤勞肯乾的人來幹活養著嗎?這能願意分家才怪。
要不是戚奶奶說了拾栗子的銀錢她分文不取,栗子林的位置早在他們第一天回來時就人盡皆知了。
戚家的人越來越多,每日要吃的米麵糧油也越來越多,田地的面積是有限的,開荒這詞說著簡單但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單是開荒這一項工程就要用上不少的時間,剛開出來的土地在前幾年也未必能順利種出什麼作物,這朝代種地還依靠著最基本的人力勞力,戚家甚至連頭牛車都沒有……這其中的難度自然可想而知。
戚長夜曾在閒暇時間多方面分析過戚家會變成現在這樣的種種原因,想到最後都忍不住替戚奶奶頭疼,老太太的年齡已然不小,在這樣的平均壽命遠低於現代的時代已經算是相當難得了,她還要儘可能地保持著理智管著這一大家的人,真是操勞了一輩子的現實寫照。
後面戚家被逐漸拖垮,那些自己冒出來的親戚又極有默契地裝起了不熟,儘管戚老太太在最開始就很清楚這些人都不懷好意,但當事情真的發生時還是止不住地被人性震撼。
戚老太太在村子裡的真正的朋友只有寥寥幾個,戚長夜很快在心裡過了一遍名字,他確實是想著去外面走走,不過卻沒想著去真的尋找。剛剛帶著豬腿過來可已經被不少人給瞧見了,估摸著消息很快就會傳到戚老太太的耳朵裡面,阿奶一聽說他來這邊肯定會往家裡面趕,想必是用不了多久就會回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