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長夜已經繪製好了工坊的圖紙,這次的工坊倒是不能像戚家建房那樣全部都用青磚碧瓦了,否則按照工坊的面積怕是得定上幾十萬塊磚去,光是這些磚瓦的花費就是一個天價數字,雖說戚長夜手裡攢了些銀錢,但也不是這麼花的。
工坊採用的是最傳統的泥土房子,單是在他們的村子裡面就僱傭了五十幾個漢子,蓋房期間同樣也要兼顧著各家各戶在地里的農活,時不時地就要放一天假讓漢子們回家下地勞作,一來二去地也耽誤了不少時間。
反正工錢都是日結的,工坊再重要也不能耽誤了村民們的耕種,這點戚長夜也很是清楚,反正他也不是很急,等到工坊徹底建成時……都已經是一個多月以後的事情了。
工坊面積極大,被戚長夜暫時劃分成了兩個區域,一個用來製作蠟燭一個用來製作醬料。蠟燭那邊的人數較少,總共只招了六個人做工,醬料處則恰恰相反,一口氣在村子裡面招募走了十五個人。
普通工人每月可得三百銅板,中午統一包頓午飯,逢年過節也都會有年禮節禮發放,小徐娘子就是第一批被招進醬料作坊的十五人之一。戚長夜又從醬料工坊里抽了兩個人去準備每天棗糕鋪子要用的材料,不大一會兒就將這二十一人給安排的明明白白。
戚家出售的這些物品至今只有趙歲歲一人從頭到尾看過方子,工坊眾人做工時日尚短,戚長夜並不信任他們,是以很多商品的最後一步都是由著戚長夜或者趙歲歲來親手完成的,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戚長夜想著等過上一段時間就再去鎮裡的牙行裡面走上一圈。
總之他們忙碌了許久,等到一切都暫且告一段落時……半年的時間就這樣過去,路邊的樹葉都已經枯黃了。
戚家工坊也已經在周邊縣鎮裡打出了不小的名氣。
這些日子戚長夜一直將精力放在了醬料的密封和保質存儲上,這朝代本就不便運輸,路途稍稍遠上一些就很容易出現問題,辣椒蒜蓉番茄醬等又不像是蝦醬那般存在著大量鹽分可以保質,冬天還能好上一些,盛夏季節開封以後餘下的便很難保存。
戚長夜為此已經想了不少方法,系統商城裡的書籍也被他接連兌換了不少,一連數日研究下來終於見到些許成效,剛好趕上戚老太太的八十大壽,趙歲歲便想藉此機會勸他好好放鬆一下。
除了最開始的騾子以外,歲哥兒又給家裡添置了輛新的馬車,馬匹是由歩大當家從外頭帶來的,戚長夜一見就喜歡極了。夫夫兩個帶著桐哥兒一起回了村子,先是檢查了下工坊的運轉,再是朝著村長那裡走了一圈,忙完該做的事情以後戚長夜又和幾個村人進到裡屋談起事情,趙歲歲便和工坊里的幾個哥兒婦人閒聊起來。
「你聽說隔壁楊東村的事了嗎?」小徐娘子坐在他的身邊,嘴上不停手上也同樣沒有閒著,一邊做活一邊同趙歲歲閒聊起來。
小徐娘子在這工坊過的可謂是如魚得水,她這人本就勤勞能幹做事爽利,大事小情都格外認真,沒過多久就被提拔成了個小管事和漁哥兒一起管著工坊。
這大半年來工坊的規模逐漸擴大,先後又在村里招了兩次工人,這回倒沒僅局限於楊溪村這一個村子,其他村的人也被適當挑選了幾個。
其中就有一個許多年前嫁到了楊東村的楊溪村婦人,趙歲歲見其確實是個幹活的人便將她給留了下來,她自己也格外珍惜這份活計,儘管兩個村子之間相隔了一段不遠的距離,卻也仍舊日日上工風雨無阻,來的甚至要比那些住在村子裡的人還要更早上一些。
小徐娘子是個喜歡熱鬧的,這人自到工坊做工至今不過幾月的時間,小徐娘子便已與她熟絡起來,平日裡常常和她聚在一處閒聊一些家長里短,近些日子楊東村發生的那些事情更是被她給打聽了個明明白白。
趙歲歲連村裡的瑣事都不太清楚呢,更不用說是已經很久沒再去過的楊東村了,他正翻看著手裡的工坊冊錄,聞言隨口應了一聲:「什麼事?」
小徐娘子朝他的身邊挪了幾步:「就是楊東村的那個袁童生一家啊!」
趙歲歲的動作一頓。
她倒是也隱約知曉趙歲歲和那邊不太對付,畢竟當時的很多事情早已傳遍了十里八鄉,平時便多關注了幾分,想著若是得了什麼消息也能第一時間傳給歲哥兒他們,免得這兩個人在鎮子裡面不通消息。
趙歲歲一直忙著鎮上的事情,已經很久沒再想起這兩個人了,再提起來時心中也沒什麼波動,平靜地宛如對方只是村子裡面隨便某個陌生的人:「嗯,怎麼了?」
「前些日子不是他們那些讀書郎的什麼、什麼試嗎……」,小徐娘子用力捶了一下自己的腦袋:「縣試還是院試來著?反正就是考秀才的那個試。」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