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際:為聯盟之崛起而讀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彈幕:「海王是什麼鬼,是海神波塞冬!」「這個文明的畫風是不是有那麼點子中西合璧?」

小明學長:「但是也有很多玩家部落和領導人不匹配,有種歷史是體育老師教的美感!」

「為什麼維京的領袖是武則天?」

「埃及的領袖是甘地!」

「羅馬的領袖成吉思汗,蒙古的領袖凱撒。」

「我的歷史知識被污染了!」

第120章 文明大亂鬥·遠古時代

作為兩棲文明的領袖,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上岸還是下海。

周曉辰:「那還用說,當然是上岸!」

無論工業造物還是精密儀器,都經不住海水的侵蝕,因此深海文明雖然浪漫,卻很難走得長遠。

海洋孕育了文明,但文明終歸是要上岸的。

雖然說在參賽之前就已經做好了不當人的準備……但真的面對一群奇形怪狀的生物時,內心還是有一點點震撼。

正如林見星開過的魔鬼玩笑:或許在蟲族看來,海洋生物也是一種「人類」——由自由的個體組成、發展出發達的語言和社交的海洋智慧生物,在「文明軸」上更接近人類。

眼前的「大頭魚」是一種長相類似蠑螈,但體型巨大的生物。在這顆被潮汐鎖定的虛擬行星上,陸地和海洋的分布不像桑榆星那麼極端,大陸和海洋分別凸進陰面和陽面,因而「晨昏線」變成了曲線,在宇宙中從側面看去,仿佛太極圖。

正如比賽開場白說的,「第一雙懵懂的眼睛開始仰望星空」,這個「大頭魚文明」現在的發展階段,是「魚中智者」開始探索和總結自然規律。

他們最早觀察和總結出的規律是潮汐。當虛擬行星進入一個乾燥周期,族群原本棲息的近海逐漸乾涸變成沼澤,這個萌芽中的文明趁著漲潮成功上岸,並在沼澤生活中進化出了四肢。

為了承載智慧的重量,他們有發達的大腦,同時保留了已經形成的語言系統。此刻沼澤熱鬧非凡,一群「嚶嚶怪」正聚在一起交流。

「玩家在這裡面扮演的角色近似於『神祇』。」周曉辰研究了一下操作面板,正縮放地圖,「我們在自己的領地有上帝視角——但到了領地邊緣就是迷霧狀態了。」

謝東流有點懵,點來點去:「科技樹起碼是眼熟的……進化樹是什麼?」

「這個文明不是絕對的自由進化,能夠自主選擇一定的方向——嘶,怎麼選擇,把不合格的幼崽吃了?」周曉辰摸摸身上模擬出來的雞皮疙瘩——蟲族的「定向進化」就是這樣進行的,先排出大量隨機突變的卵,孵化出的幼蟲如果不符合進化方向,就會被吃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